第十三章 二聖臨朝(第4/9頁)

她的確太了解他了,在他的心底,永遠會有一塊為她而留的溫軟,永遠對她無法抵擋。

就著最後的暮色,千金公主看見了楊俊臉畔的淚水閃亮,她交回琵琶,翻身下馬,走到楊俊馬前,匍匐在地,泣道:“阿祗,我心懷父仇,誓要報家國之恨,催促大可汗發兵對抗天朝,點燃烽火,最後卻眾叛親離、進退兩難。如今我已知錯,求阿祗念在昔日之情,準我與大可汗請和!”

楊俊悄悄擡手,拭去腮邊冷淚,冷冷地道:“兩軍陣前,勿論私交。如今大軍壓境,可賀敦已是城下之盟,並非請和。”

千金公主泣道:“若眉知罪。大可汗被叛軍重重包圍,達頭可汗虎視於王帳之側,若秦王願恕我罪過,放過大可汗,我願以死謝罪!今日突厥大軍陷入分崩之局,必將惡戰連連,若大可汗平安歸來,尚可收拾殘局,率部退出長城,重返都斤山下。若大可汗一死,達頭、阿波、莫何幾位可汗必將為王位你爭我奪,戰火不斷,禍及神州,難以遏制。”

“你是在威脅本王嗎?”楊俊厲聲喝道。

“不敢,若眉如今內憂外困,實後悔一時之怒,害得大隋疆土被擾、百姓流離,更害得大可汗為我血戰兩年、枕戈待旦,如今陷入重圍,生死不明。請殿下回復獨孤皇後,千金公主願棄國仇家恨,依她膝下,認獨孤皇後為義母,不再念及前朝恩怨,不再姓宇文,願改姓大隋國姓,從此叫楊若眉。獨孤皇後自幼待我如親人,願從此也能放下嫌隙,視若眉為親生。”千金公主道,“若眉誠知,此刻已身陷危境,願率東突厥部稱臣納貢,求降大隋!是生是死,權在殿下!”

楊俊更是震驚,她竟然要改姓,要求降,寧可放棄尊嚴和家仇,也要保全她的大可汗!

楊俊從來沒見過沙缽略可汗,聽說他年近四十,已是個中年人,驍勇善戰,但千金公主竟對他情深如此,不惜以死搭救。女人心,果然是天上雲,不到三年時間,她心裏就沒了自己的點滴影子。

楊俊不禁怒道:“你!宇文若眉,你竟要為他而死,為他而降,為他而卑躬屈膝!沙缽略可汗不過是個蠻族勇夫,你竟然對他一往情深、願共生死!你……你把從前都忘了嗎?”

千金公主頭也不擡,朗聲說道:“自來到都斤山下,從前種種,若眉全已釋懷。若眉唯知,這輩子有夫君沙缽略的守護和關愛,我就還能好好活下去,如果連他也死了,我只會覺得眼前天崩地裂、再無生趣,從此不會留戀殘生。”

這分明是以死逼迫自己了,看著她果決的神情,楊俊心頭百情煎熬,他望著不遠處沙缽略王帳前那面獵獵飄揚的狼頭大纛,咬緊牙關,從牙縫裏迸出了幾句話:“我答應你,可賀敦!今日退兵之後,在這世上,我就當你死了,你也當我死了!”

千金公主在他馬前重重地叩了一個頭,這才擡起淚眼,泣道:“阿祗,我一生身不由己,注定國破家亡、苦命飄零,唯有沙缽略可汗是殘生唯一依靠,決難割舍。阿祗,你年輕有為,尚有萬裏江山、統一大業,需你施展作為,從茲之後,你我是為永訣,願來生你我不生於仇人之家,不復受此苦情煎熬!”

楊俊更不答話,一提馬韁,轉身馳去,隋軍前後陣列更換,很快也追隨他的坐騎撤離。

雖然隔得那麽遠,隔著深沉的暮色,千金公主還是清楚地看見了,在楊俊名貴的銀白盔甲下,他仍然穿著當年她親手縫制的藍色舊袍,袍角她親手繡上去的梨花飄帶,在風中不斷翻飛著。

“阿祗……”她緊緊捂著嘴,努力不讓自己痛苦的哭泣和喊聲被身邊的士兵聽見。

楊堅下朝回來,覺得渾身的骨頭都發硬了。

他是個認真而多慮的人,剛才在朝上,再次議起平陳之事,大臣們七嘴八舌,說得他無所適從。

當時他忍不住想道,倘若伽羅也坐在自己身邊就好了,她永遠那樣澹定自若、明察而善斷,說出來的話,句句都有分量,令人敬佩。

怪不得當年劉邦當了皇帝後才發現:馬背上可得天下,卻不可在馬背上治之。

自己吃虧就吃虧在沒讀過幾年書,更不懂史書和掌故。

而那些書生出身的大臣們,動不動就引經據典,廷爭面折,往往是他們吵了半天,自己還弄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麽。

內中就數高颎好些,他從不在自己前面掉書袋,李德林和楊瓚這些人,甚至包括太子楊勇在內,開口就是古人,閉口就是前朝,存心賣弄學問。

自己年過不惑,身為九州之主,總不能像小蒙童一樣,每次上朝,都好學不倦地要他們給自己解釋典故罷?

這真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楊堅由身邊的小內侍伺候著脫了朱色寬袖外衣,只穿一件白紗袍,撫著自己長及胸前的胡須,怔怔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