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謝堂前飛鳳凰(第3/4頁)

到了莊園門口,守門人恭敬送他們進去,大師傅已經等在瓷窯門口。

“趙師辛苦,今早送上的白瓷我已見了,果真巧奪天工。有了白瓷,於我是如虎添翼,趙師是我的恩人啊!”王憐花快步上前,扶起行禮的趙師傅。

“明公過譽,我一燒瓷匠人,得明公知遇之恩,才能繼續燒制瓷器,明公才是在下恩人。”趙師傅,頭發花白、胡子拉碴,不知什麽年紀。若說他年紀大,摔打泥胚的時候,一身腱子肉,比年輕小夥子還能幹。若說他正在壯年,一頭花白的頭發也沒有說服力。

不管他的年紀,王憐花看中的是趙師的技藝。最先遇到他的時候,他正用小爐子燒造瓷器,日子過得可憐巴巴,一屋子圖紙,燒出的瓷器雖然精美,可他沒有門路,就擺在集市上賣。能在集市買賣的人都是市井人家,對他們而言,用陶器裝東西和用瓷器裝東西有什麽區別。

趙師賣瓷被人“碰瓷”,有人汙蔑他是主家逃奴,偷的瓷器。

王憐花路過,救了他,送他去暫居的小屋,卻在屋中見著滿屋圖紙和那低矮的窯爐,當場請他到自己的莊園,專門燒制瓷器。

王憐花忘不了趙師當時的表情:“世人都崇尚青瓷,青翠瑩潤,光彩照人。我燒的瓷不一樣,我燒白瓷,通體白色,不喜雜色。”

“無妨,無妨,光彩照人不一定要青色,白色也行。若是你以後燒厭了白色,可以燒其他顏色。若是你只喜歡白色,我找其他人燒其他顏色也一樣。”

“窯爐可不便宜。”

“我有的是錢!”

王憐花憑借土豪作風,挖到一枚技術人才,才有如今成規模的白瓷窯爐。

從回憶中清醒過來,王憐花笑道:“趙師帶我參觀一下窯爐吧。”

趙師點頭,帶著王憐花往裏面走。雖然來過好幾次,但每次見都有新收獲。此時的窯並不像王憐花印象中烤鴨或者烤面包那種圓頂窯,上頭一個大煙囪。而是依地勢而建造,隨著山坡的走勢,傾斜建造。煙向上走、氣隨煙升,這樣的窯升降溫度都快,可以快速燒成還原氣氛。因窯身宛如一條火龍自山上而下,還得了個響亮的名號“龍窯”。

龍窯就是一個長條,分為窯頭、窯室、窯尾三段。窯頭為火膛,用來點火;窯室放置待燒的器物;窯尾為出煙口。窯的兩側築有窯墻,墻中開窯門,用來裝窯、出窯。窯的兩側各開有一排柴孔,用來分段添加燃料。走到窯頭就是參觀者能到的終點了,前面都是密封的,去也看不到什麽。

“這一爐剛開始燒,明公往上走也看不出什麽。”趙師傅淡定站在窯口,不再往裏帶。若要給他演示則要開爐,不在固定時間開爐,這一爐瓷器就算毀了。

跟在一旁的盧釗簡直為主公手底下這群不會說話的人操碎心,你就不能說為了主公的安全,不往裏走嗎?這話聽著是怕主公壞了瓷器,是吧?是吧!

王憐花十分尊重技術人才,就在窯口看著窯工把木材投入柴孔,笑問:“之前送來的石炭沒用嗎?”

“在新建的窯爐試驗。溫度還不能拿捏準確,不敢作用在正燒制的窯爐上。”

王憐花沒看到瓷器,不過看到了窯工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的模樣,心裏也踏實了。

趙師傅把他領到主院客廳,拱手奉上一份圖紙:“明公給的石炭,燒出火焰更明亮,溫度更高。龍窯不能經受,在下有個想法,想改建窯爐。”

“這可是一大筆錢啊,現在不燒得挺好嗎?”盧釗被王憐花安排管著一部分財物,一聽要投錢就頭大。之前兩年瓷窯作坊一直虧損,好不容易見了成效,這家夥居然又要錢,他哪裏是燒瓷的,他是燒錢呢!

王憐花擺手,讓盧釗先別說話:“有多大把握成功?”

趙師傅老實搖頭:“沒有把握。”

“要投多少錢?”

“一年至少百金。”

不等王憐花說話,盧釗已經驚聲問道:“百斤?百斤鐵?百斤銅?不至於是金子吧?”

趙師傅沉默,王憐花也沉默,盧釗叫了起來:“主公,這可不行。現在瓷窯不是燒得好好的嗎?衙門可沒有余錢,您新征了五百衙役,衣食住行都是衙門掏錢。還有自北方越過邊境而來的流民,按照之前推行的法令安置,免費發的耕牛、良種和犁,已經是會稽老家支援。還有這每日來往的船隊,也是一大筆開銷。您又不收停泊稅,上哪去弄錢啊!”

“你還想著收碼頭稅呢?不是已經收商品稅了嗎?怎麽總不忘這一茬。我還有來船隊,不是掙著錢嗎?”

“可你花錢比賺錢快啊!”盧釗委屈死了,他留在主公身邊是為了學神仙術,現在神仙術沒學到,反學了一身市儈。他也不想啊!可晉興人少,什麽人都要頂上用,他好好一個修仙之人現在天天扒拉算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