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謝堂前飛鳳凰(第4/4頁)

趙師傅沉默,半響才道:“可以加修幾座如今樣式的窯爐,只是如今制式的窯爐不能適應石炭火力。若論對火焰的控制,還是石炭更有,石炭早晚要取代柴薪。若是研究出石炭燒制最合適的配比,這些新建的窯爐都是要拆的。”到時又是浪費,就成了明公口中的重復建設。

“為什麽要拆!現在不挺好的!”盧釗不明白,現在的瓷器已經很白凈了,先前試探著送到胡商手裏,那些胡商傾家蕩產也要買,他們太知道胡人王公的喜好,這些白瓷就是為他們而生的。

趙師傅沉默,他必生心願是燒制更好的瓷器,可他也知道燒制瓷器太費錢。若非如此,他怎麽會離開家鄉,流落晉興,險些餓死。明公於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不能耗費太多錢財,拖垮明公。

趙師傅想來半天,終於想出一個彌補辦法:“在下有幾位族兄弟也是燒瓷的,我修書一封回鄉,若是有人願意來,明公……”

“來!多多益善,只要都有趙師的手藝,來多少我收多少,待遇比照你供給。就是有你一半的技藝,我也要。”開玩笑,技術人才來多少收多少,都是生產力。

“那新窯?”趙師滿含期待的問。

王憐花一咬牙:“建!”

“你有頭緒沒有,若只為了配合石炭高溫,改建如今的龍窯就行。”

“聽先父說過,北方有饅頭窯,一直沒有機會去看。若是能去北方一行,興許可以做出。”

“你走了,窯爐怎麽辦?”盧釗沒好氣問道。

“我已教出了三個徒弟,都能燒出白瓷。”

“行吧,去吧。下次有商隊去北方的時候,你跟著一起去。趙師想提高燒瓷技藝的心,我十分明白。只是自古改進工藝,無不耗費數年心血,趙師不必太著急。若是北方一行沒有收獲,也請繼續回來燒制白瓷。”

趙師躬身下擺:“明公放心,趙肖文一定回來。家父乃是新平趙概,鹹康年間先後在閩浙贛等地任職。因為人剛直不阿,疾惡如仇,為奸佞所不容,遂於永和二年隱居新平,傳授鄉人燒瓷之法。”

通報姓名、家族,這是效忠的意思吧。自從認識趙師,他就只說自己姓趙,連名字都不說。時人重承諾,通報家族姓名,就是拿家族名聲和個人名譽做保證了。

“新平青瓷出自君家之手?”盧釗驚訝問道,一個集市撿的糟老頭子,居然是新平青瓷的傳人,那他是怎麽淪落到吃了上頓沒下頓,被人誣陷逃奴的地步啊?

趙師微微點頭,他以家族為傲,又羞愧自己曾經落魄,讓家族蒙羞。

王憐花不在意他的出身,也沒聽說過什麽新平青瓷,青瓷最有名的是龍泉青瓷,離出名還有幾百年呢!

不過趙概這個名字,總覺得有些耳熟。大約也是能在百度百科有詞條的人物吧,少不得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

王憐花又見了趙師教出來的三個徒弟,他們各自燒制的白瓷果然品質如一。

回城路上,盧釗真情實感道:“還是主公英明,這駕人之術,屬下真是心服口服。以往,屬下總覺得技藝不可外傳,若是兩年前趙師提出要走,屬下定會建議主公除之,以免白瓷流落他人之手。如今見趙師如此,若是找到改良之法,一定會回來。若是被胡人所擄掠,他是寧死也不會吐露白瓷之秘的。”

“哦,你也會看人?不是招搖撞騙嗎?”

“主公說笑了,他是新平趙家之人。趙叔朋趙公性情耿直,嫉惡如仇,他的兒子也有一身傲骨。”

“新平趙家很出名嗎?”

“當世上等青瓷,都是經由趙公改良而來。難得趙公不以此謀利,教給鄉人,新平人大多以燒制青瓷為生。”

王憐花點頭,用你的父親來評判你,這是此時評價人的標準之一。龍生龍鳳生鳳,老子英雄兒好漢。

這麽一說,王憐花更覺得趙概趙叔朋這個名字耳熟,到底是在哪裏聽過呢?

對趙師的出身王憐花並不意外,他一定出身富家,不然不能識字。可沒想到她家是專門燒制瓷器的。如他所說,世人以青瓷為上,他喜愛白瓷,認為白瓷才是更上等的瓷器。那麽他來到這裏,多半是因為理念之爭了。自古以來的爭執,理念是最麻煩的。其他原因還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但理念只能順著他,理念不合幾乎注定了要拆夥。

王憐花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讓他繼續研究道路,千萬不要拆夥。

王憐花憂心忡忡一路回了衙門,揮退眾人,他才露出可憐的表情給圖恩寫信。我的表情一定能通過筆尖傳遞給阿恩:缺錢,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