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葛覃(4)(第2/4頁)

之前那中年男子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他們議論的不是什麽別的事情,而是如今突然冒出來的‘紙’…紙這個東西過去就有了,大家就算是沒有見過,也曾聽說過這個東西,有些‘貧苦’出身的知識分子更是有著相當直觀的了解。

但現在新出現的‘紙’顯然超出了他們的預計!

大約在兩個月以前,長安開始販售‘紙’,同時,還有天子命令長安官員公文用紙的命令。詔書中說的很清楚了,紙張輕薄、批閱也方便,較之竹簡好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便宜,算是天子以身作則,做了個節儉表率吧——雖然大家都知道,當今天子是最不節儉的一個,但誰會說出來呢?

一個是這個話不好說,皇帝的新衣是不能喊破的,童話故事裏喊破這件事的孩子沒事,那是因為那是童話故事!真放到現實裏,做這種事情的人,首先就是被處理掉的——留著這個人是來提醒大家有多蠢的嗎?在該裝傻的時候不知道裝傻,在正常的權力場上,這是絕對要死人的!

另一個,節儉本來就是一個政治正確的事情。不管當今天子是不是真的節儉,至少他願意喊出這個口號,這就值得大家捧著了!

於天子而言,這只是一句話,但對於下面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政治表態!皇帝都‘節儉’了,其他人是不是也要在奢靡問題上收斂一點兒?總之,這就是一個引導社會風氣的大旗!

這個時候,誰跳出來說皇帝根本不節儉,往小了說,只是沒有大局觀,往大了說,就是破壞安定團結了!

就這樣,通過天子的詔書,長安的官員們都用起了紙。

一些比較富裕的衙門,會給官員提供竹簡的,這個時候不采買竹簡了,改從少府采買白紙,集體采購,又是官府的單子,還有優惠呢。而另一些,自己采購這些用品的官員,則去長安的白紙店自己購買。

但不管是哪一種,在使用過白紙之後立刻明白了白紙的好處。

即使一開始有些覺得皇帝是在瞎折騰,放著好好的竹簡不用,非要用紙,這個時候也欣然改變了原本的習慣【真香.jpg

大家一開始真沒覺得用竹簡有什麽不好,雖然大家都知道竹簡過於笨重了,絲帛是好得多的書寫工具。但考慮到性價比這個問題,竹簡已經是現階段大家能夠找到的最好的書寫材料了。

也沒有人覺得有什麽需要改進的。

有的時候市場就是這樣的,市場的需求並不一定總能表現出來。比如發明汽車之前,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要一匹更快的馬。而汽車出現,大家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我要的是汽車!

而現在,白紙忽然出現,所有人也恍然大悟:我們需要的就是這個啊!

改變一個人原有的習慣,這是很難的,慣性也會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不過這也要看這個習慣的具體情況,如果是讓人更方便、更輕松,那麽即使依舊有人更喜歡舊的方式,主流也會向新方式流動。

這就像是互聯網視頻APP的興起,對電視的沖擊是巨大的。雖然因為習慣問題,大家還是會偶爾看電視,但總的看電視時間是被大大縮短了的。如果具體到年輕人身上,更是無限縮短,很多年輕人上一次看電視已經是上一次過年的時候了,因為那個時候要開著電視放春晚……

白紙蔓延的速度真的是太快了!這些長安的官員原本只是處理公文的時候使用白紙,後來日常用竹簡的也改用白紙了。

也就是這個時候,通過四通八達的直道,交通號販運貨物的時候將白紙運到了觸角所能及的任何一個城市——雖然白紙的單價並不高,但以重量和體積而論,他的價值已經很不低了,所以即使是長途運輸,也是有著相當利潤的商品。

當然了這種消耗量並不少的‘日常用品’,最好還是在地方就能有生產。考慮到小型的造紙作坊需要的人手和成本都不算多,分布上是可以做到普遍撒網的。而在長安、臨淄之類的大城市,就形成大的造紙作坊。不只是因為本地的消耗量大且集中,也是因為這樣方便形成品牌。

地方上的小作坊只能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至於更高的要求,就無法通過這種普遍撒網的方式進行滿足了。

依托大城市,制作高級紙(比如歷史上的澄心堂),滿足某些更高的需求。

只不過現在才剛剛開始,還無法安排到那麽遠的地步。陳嫣和劉徹也只能先在長安建立起造紙作坊——其實臨淄已經有造紙作坊了,陳嫣準備多年,連原材料都準備好了,作坊本身就更不用說了!只不過為了政治風向之類的問題,臨淄那邊的作坊只生產而不出貨,一直在囤貨而已。

在這件事上,陳嫣和劉徹是有默契的!長安這邊的造紙作坊,陳嫣派人幫少府建立起來。日後,陳嫣也不會讓人來長安染指這邊的紙業!甚至劉徹下令讓公務員辦公直接從少府采購白紙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