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終南(1)

元狩二年對於大漢來說,尋常而又不同尋常…這一年和劉徹過去的執政年份似乎沒什麽差別。不外乎治理國家,處理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皇帝當的久了,過去覺得頭禿的事情也平平常常起來——不外乎外政、內政,外政上值得大漢重視的也就是匈奴,其他的都是介足之蘚。至於內政,朝堂上早就收拾幹凈了,各種需要處理的事不值一提。真要說有什麽為難的,那大概就是錢了。

但只說是‘錢’,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劉徹皇帝當的越久,對此感受就越深!過去當太子的時候,感覺不到錢有多重要,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教育裏會下意識地鄙薄錢財。所以文人要視金錢如糞土,所以武人得重義輕財。總之,在華夏的傳統文化裏,直接談錢財,總是有些讓人不好意思的。

漢代在這方面比後世一些朝代要好一些,不至於大呼‘銅臭’這樣的詞。普通民眾更是用‘錢財’衡量很多事…沒錢在這個時代是真的會遭到鄙視的,而且是全社會都認可的鄙視。

只能說,光光有錢,在這個時代不是什麽好事。但是如果沒錢呢,即使貴為王公貴族也會擡不起頭來。

然而即便如此,在頂層位置上,大家還是不太願意太過於強調錢財這件事的。劉徹當時都是太子了,就算是為了儲君不變成一個斤斤計較錢財的市儈之人,老師在教導他的時候也不會太過培養這方面。

儲君當然最好有一些理財觀念,但如果儲君看這種事只能著眼全局、全天下,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也變得財迷,說實在的,這不是一個國家的福氣——看看歷史上熱衷於個人財富積累的皇帝就知道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皇帝都是將自己與國家割裂開了。

所謂‘朕即國家’,如果不能理解這個,皇帝本身就是不合格的。

皇帝得意識到,全天下都是他的財產,而不是天下是天下,自己則有私產,自己得從全天下壓榨錢財充實自己……

還有另一方面,劉徹當太子,以及後來繼承皇位的時候,國家底子都太厚了!不同於他之前的漢家天子,多少都過過苦日子,知道錢財積累起來不容易,知道窮日子難過。劉徹可以說是老劉家到現在為止開局最好的皇帝,這樣的他對於花錢是很有心得的,也敢與辦大事,但要說他對於‘收支平衡’有什麽概念,那就是高看他了。

但是這方面的意識不可能一直沒有,皇帝的位置上坐久了就能明白,天下大小事其實都是在圍繞錢打交道。

是的,很多其他方面也很重要,比如說人心,比如說帝王術,比如說‘勢’,等等等等吧。但所有的問題最後都很容易歸根結底為一個錢字——這是指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局勢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又或者內部結構有了不可挽回的錯誤,那就算有錢也沒用。不過說實在的,如果有這類問題,這個國家也不太可能特別有錢。

別用宋朝舉例子,真正看宋朝的歷史就知道了,這並不是一個短命王朝!在沒有燕趙作為北方屏障的前提下,能夠堅持那麽多年,本身就說明其有自己的厲害之處了。如果沒錢,宋朝只會更難過,崩潰地更早!

至於說宋朝本身的一些問題,哪一個王朝又沒有自己的問題呢?

宋朝壓制武官?明朝中後期這個風氣是一樣的,如果不是文官出身,領兵再強也沒用。宋朝的三冗?清朝還有不斷擴大的八旗作為負擔呢,滿人生下來就有落地錢,靠主子(皇家)養活!……

這種情況下,說今年的為難之處在於‘錢’,確實沒有意義,因為哪一年有為難,都可以說是錢!要是有錢,哪會有煩惱啊!

就像劉徹前些年,將朝堂牢牢抓在手中,對匈奴作戰開始走上正軌,國家也沒有太大的財政問題。那個時候,就算是天災人禍、戰爭開支等等都有,日子一樣過,從來沒有頭禿的時候!

因為有錢,什麽都可以解決。

但是這樣好日子這幾年也越來越少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攢錢是不少,號稱府庫裏串錢的繩子都爛了。但就算是裝滿了的府庫也有消耗完畢的時候,不是因為積攢的少,而是因為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在這件事上,劉徹越發感受到了捉襟見肘。

就好像各個地方忽然都成了吞錢機器…其實哪裏是突然的事,該花錢的地方一直要花錢。只不過以前有過去的積累做支撐,所以之處超過收入一些些並不要緊。只是這些年老本吃完了,這才顯得難受起來。

但是國家的難處就在這裏了,一旦發動起來,輕易不能停,一旦停下來問題才會更多!

比如說,對匈奴的作戰。沒有開始還好,一旦開始,開弓哪有回頭箭!這個時候大漢說不打了,不只是匈奴願不願意就此擱置戰爭!更重要的是過去的投入可就打了水漂了!匈奴是草原上的民族,這類民族的特點就是恢復生氣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