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願(第2/3頁)

“還有張學士……”我再問。

張先生一哂:“當年你做我學生,可沒像如今這般勤學好問。”見我有慚愧狀,他亦不再說笑,繼續解釋:“張方平當年本來也是贊成施行新政的,只是介入不深,才得全身而退。他也是中宮潛在的支持者,若今上決定鎖院草詔,無論是廢立中宮或尊異張美人,他必會先進諫。”

事隔多年後再次受教於張先生,我聽得頻頻點頭,忍不住又問:“那梁適呢?他為何也不附和夏竦決議?”

張先生不直接答,反問我:“我且問你,當初我並未囑咐你把詔書也給梁適看,你為何在他在場時也把詔書展開了?”

我把當時的想法告訴他:“我聽人說過,國朝以來,樞密使與樞密副使常不相諧,例如真宗朝,寇準與王嗣宗,王欽若與馬知節,莫不如此……”

張先生頷首,說:“你既知道,何必問我?”

我先是一愣,旋即與他相視而笑。國朝皇帝一向注重權利制衡,為防兩府宰執專權,通常兩府次要職位不會讓宰執朋黨出任,因此宰相同平章事與副相參知政事,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往往分屬朝中不同的派別。

此夜最後的結果並未影響到我們這一瞬的好心情。少頃,有內侍從邇英閣來,通知張先生說:“陳相公、梁樞密與何禦史此刻方離開邇英閣,天色已晚,禁門關閉,不便出宮,今晚將宿於翰苑。請張先生在內東門司略作記錄。”

張先生答應,似不經意地問了一句:“他們去翰苑,須鎖院麽?”

內侍回答:“不必,只是在翰苑住宿,並不草詔。”

次日晨,秋和來找我,憂思恍惚,雙目猶帶淚痕,但嘴角是含笑的。

“懷吉,剛才我去福寧殿求見官家……”她說,“他告訴我,其實,他並不曾想改立中宮。”

得到這個明確的答案,我自然欣喜,但也注意到秋和古怪的表情,對她探到今上真話的途徑深感懷疑,遂問她:“你是怎樣問他的?為何他會坦言說這話?”

秋和盡量保持著笑容,慢慢告訴我:“我向他提當年的承諾,要他實現我的願望。他問是什麽,我說,我的願望就是,看著皇後長伴官家身側。”

“啊……”我很難形容這時的心情。雖然完全可以理解她的善意,並認為她作了適當的選擇,但還是不禁為她感到惋惜,“你的願望呢?你真正的願望就這樣放棄了?”

她搖搖頭,惻然道:“再說罷……我想想,別再問我……”

她轉身,輕輕朝外走,魂不守舍的樣子。走到閣門邊,似想起什麽,又再回首,踟躇著說:“後來,官家要我轉告張先生一句話,我不知當不當說。”

“哦,是什麽?”我問。

“他說:傳語張茂則,連日奔波,辛苦了。”秋和復述,又補充道:“他說這話時,表情很平和,不像在生氣,但也沒有笑意。”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何今上不喜張先生。猶豫再三,最後還是代秋和把這話轉告給他。而張先生狀甚平靜,毫無尋常人聽見君王警告會有的惶恐,只以三字從容作答:“謝官家。”

見我訝異,他唇角微揚:“是不是覺得我很厚顏,竟不去伏拜謝罪?”

我難以回答,只是擺首。心下甚是佩服他還能這樣鎮定,若換了旁人,聽今上這話,豈還敢安於宮中?

他默默看我許久,忽然問了一個貌似與此無關的問題:“郭後是怎樣死的,你知道麽?”

“病卒。”我說,思量著,又加上以前聽見的傳聞,“有人說,是閻文應毒死的。”

張先生搖頭,說:“她是被活埋的。”

這大概是幾天來聽到的令我最感震驚的事。一時間全無反應,只失了禮數地盯著張先生直愣愣地看。

“廢後,對今上來說,原出自一時之忿,事後他也曾後悔過。”張先生告訴我,“有一次,他遊後苑,看見郭後用過的肩輿,頓時有念舊之意,頗為感傷,便填了闋詞,遣小黃門到郭後居住的瑤華宮,將詞賜給她。郭後依韻和之,語甚淒愴。今上看得難過,又派人去,向她承諾會召她回宮。呂夷簡和閻文應聽說後都很害怕,擔心郭後將來報復。而這時,郭後偶感風寒,閻文應率太醫去診視,不知怎的,那病倒越治越重了。沒過幾天,閻文應宣告藥石無靈,凈妃病卒。”

這些我以前也曾聽人講過,遂問張先生:“宮裏人不是說,是閻文應在藥裏下毒害死的麽?”

張先生道:“毒是下了的,但下的是慢性毒藥,只加重郭後的病情,一時卻未致死。也許他是覺得若下重藥毒死,症狀太明顯。那時今上在南郊致齋,即將歸來。閻文應怕他回來後會探望郭後,便在郭後尚未氣絕的情況下,將她強行擡入棺木收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