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定下婚事(第2/3頁)

這些話長史早就想說了。

……

謝家世代經略荊南,四世三公,閥閱巨室。族中人才輩出,子弟皆為芝蘭玉樹,入則為相,出則為將,文武皆精。

到了前朝,藩鎮割據,群雄並起,天下四分五裂,長安幾易其手,關中平原生靈塗炭。

為了將兇狠殘暴的異族驅逐出中原,中原幾大勢力結成短暫的同盟。

荊南當時無虞,但謝家太爺為顧念大局,毅然率領族中子弟北上抗敵。

那時族中老、壯、青年三代全都義無反顧地上了戰場,連垂髫少年也不例外。

謝家子弟,祖祖輩輩都是如此。

他們文武皆重,從小一邊學詩書,一邊練武藝,十一二歲便隨父兄征戰沙場,保家衛國,前赴後繼。

謝家的名望不靠玩弄權術,而是由那一代代、一個個奮戰沙場、馬革裹屍的謝家子弟掙來的!

太平之時,謝家退居荊南,守護百姓。

若逢亂世,謝家兒郎奔赴戰場,絕無二話。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謝老太爺那一去,帶走了謝家所有傑出子弟和精銳軍隊,只留下家將留守荊南。

十萬人。

從老太爺、大將軍、大公子,到十一歲的謝十八郎君,從飽經風雨磨礪的老兵,到剛剛入伍的小卒。

一去不回。

十萬英魂,埋骨他鄉。

那一場慘烈的決戰保住了長安,讓朱氏得以占據關中地勢最險要的幾州。

之後朱氏稱帝,關中太平,但是其他各地勢力早已自立為王,局勢動蕩。

等朱氏末帝即位,天下大亂。

亂世之中,凋零的謝家失去軍隊支持,滿門寡婦無依無靠,勢力縮小到一縣之地。

到了謝無量這一代,嫡支只剩下他和妹妹謝滿願兄妹二人相依為命。

謝無量想效仿祖輩馳騁疆場,收復河山,然而他自小體弱多病,拉不得弓,騎不了馬。

謝滿願呢,又是個女郎。

謝無量另辟蹊徑,大力經營謝家產業,靠著荊南發達暢通的水系和各大勢力開展商貿,很快助謝家積累起富可敵國的財富,還在亂世之中囤積了大量糧食。

這時候,魏郡那個三十戰克二十一城的李將軍走入了謝無量的視野。

謝家有錢,有名望,有糧,缺將,缺兵。

李家有將,有兵,缺糧,缺錢,缺名望。

李謝兩家聯姻,李仲虔出生。

謝無量知道妹妹謝滿願單純天真,把外甥李仲虔接到身邊親自教養。

小時候的李仲虔,聰慧機靈,禮儀周到,小小年紀就風采不凡,文能出口成章,武能扛起百斤金錘。

李氏族人哪一個不誇李仲虔的?

正因為李仲虔天資穎異,深得李氏長輩喜愛,才會有世子之爭。

當時連李德也無法在李玄貞和李仲虔之間做出抉擇,只能拖延冊立世子。

後來唐氏死去,李德冊立李玄貞為世子。

謝無量深謀遠慮,立即收走李仲虔的那對金錘,不許他再習武,要他一心一意攻讀詩書,以後當一個忠於君王、愛護百姓的賢吏。

“虎奴,千萬記住舅舅的話,你命中帶兇,戾氣過重,若一心研讀詩書,或許能平安到老,一旦從武,只怕活不過三十歲。”

“虎奴,你記住了,不得從武!”

李仲虔立下重誓。

三年後,謝家滅門。

李仲虔遵照謝無量的遺願,繼續苦心研讀書卷。

直到李瑤英五歲那年,他不得不違背在舅舅面前立下的誓言,棄文從武。

哪怕他知道代價是活不過三十歲。

……

長史看著李仲虔長大。

他看著李德冊立李玄貞為世子,六歲的二公子一笑而過,埋頭鉆研詩書。

看著謝家滿門壯烈後,九歲的二公子擦幹眼淚,回到李家,親自照顧雙腿不能行走的幼妹李瑤英。

又看著十一歲的二公子雙眼血紅,咬牙砸開重鎖,血肉模糊的雙手抓起那對注定會給他帶來不幸的金錘。

世人都道李仲虔殺人如麻,放浪形骸。

他被世家輕視,被百姓厭惡,被同伍鄙夷,被太子部下譏笑。

投效他的軍漢都是太子看不上的三教九流。

像杜思南那樣出身寒微的謀士都敢公開言稱:李家二郎,蠢材也,吾不屑與之為伍。

長史恨得心口抽痛。

他們哪裏懂得,二皇子幼時多了那麽多的書,由才學舉世無雙的謝無量親自教養,怎麽可能是個什麽都不懂的粗野之人?

二皇子為什麽不願意整頓軍務?

為什麽沉溺酒色?

為什麽完全不顧名聲?

夜風清涼,漫天繁星。

高大駿馬徐行於淡淡的月華之中,李仲虔垂眸,漫不經心地拍拍坐騎,沒有說話。

長史沉痛地道:“大王,謝家雖然斷了血脈,但風骨猶存,您師承謝家,不能墮了謝家之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