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治民理念

居廟堂之高者憂民, 裴星元對禦林軍本就是協領,最近駐守在塘沽,不過京城流民越聚越多,許康軼擔心人多生變, 或者被別有用心者渾水摸魚,暗使他人奏請陛下要求裴星元駐守京師馳援臨近城市, 景陽帝準奏。

京城流民越來越多, 匯聚了四方差不多衣衫襤褸的百姓有十余萬人,天氣太冷,朝廷設點施粥、搭建帳篷、發放棉被物資等,不過依然亂不可言, 四處搶劫糧鋪、入室滋擾、騷擾民女的事件不停發生, 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裴星元本來奏請了景陽帝,開始奔波在京城之外, 連日在塘沽、承德等地設置了災民安置點, 開始將京城的流民倒流出去,防止災民越聚越多, 導致京城產生安全隱患。但是一邊倒流出去,一邊還有流民湧入,折騰來折騰去流民還是那樣,並不減少。

*

毓王有監國的權利, 索性直接封城將城門關閉,出城可以,隨意進城不行, 裴星元找到機會勸他:“殿下,一旦封城,很多想要進京的流民可能就要凍斃在城墻下了,恐怕民怨沸騰,加速禍端。”

毓王表面上一番仁義道德,背著手唉聲嘆氣:“本王何嘗不知?奈何父皇、母後和文武百官盡在城中,不可不注意安全啊;而且人貴在自強自救,這個時候,國家也只救得了一時,百姓還是要自強不息。”

大災面前勸百姓自強不息?話不投機半句多幾個字不知道為什麽從裴星元腦海裏冒出來了。

裴星元說話向來言語和善,同樣的話從他嘴裏說出來,顯得更中聽一些:“…可是,這,縱使封城,城中已經進來的流民也未必肯出城。”

毓王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 通告國庫,還是要在城外施粥,助我朝萬民度過難關。”

裴星元只能再稟告了實情,其他的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王爺,實不相瞞,現在救災的款物發下去,層層盤剝,可能真正用在賑災上的,剩不下多少了。”

自古以來,就不乏發國難財者,商人投機倒把,官員伸手撈錢。

眼前明晃晃的金山,此時囤積居奇之後高價出售就可以獲得暴利,小商人還有所顧忌,可是世家大族為依托的商家肆無忌憚,就算是陛下知曉了又如何?還不是法不責眾。

毓王的靠山本就是世家大族,這道理難道裴星元不懂?這個空档非拉著他說這個,估計也是盡個匯報義務,免得將來弄出什麽大動靜來,再說他裴星元沒發現。

想到這,毓王不再聽他廢話,敷衍了幾句轉身揮退了裴星元上了馬車。

剛進了車廂,和心腹侍衛說話,就已經歪著嘴角帶著冷笑了:“任何時候,窮人全是賤人一條,一怪不會投胎,二怪過於蠢笨連個好點的房子和過冬的糧食也存不下來,天理昭章,本來淘汰弱者也符合規律。”

“再者,流民全是蠢人,難道要和他們說真話在城外沒有賑災的糧食?這些蠢人,哄哄讓他們出城就行了。”

心腹侍衛習慣了不多言,可覺得還是要稍微提醒一下:“王爺,很多城中流民已經放出話來,絕對不會出城。”

毓王也覺得這不是十天八天能辦成的事,他抓大放小,利用有限的禦林軍一萬人和京郊北大營駐紮的兩萬五千人加強了京城防禦。

毓王此舉,實為防患於未然,他統帥的東北駐軍常年和金國為戰,有一種古怪的平衡,知道金國一直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對錦州和山海關從來虎視眈眈。

而今東北遭遇雪災,錦州、山海關聚集的流民更不必提,內裏多混有金國人員,他擔心金國趁機生亂,到時候第一個問責到他這個監國的皇子,關了城門也好保證文武群臣和皇宮的安全。

******

縱使八方準備,可惜面對百年一遇的機會,該來的還是來了。

臘月初一的上午,朔風吹雪,整個京城裹挾在一片狼哭鬼嚎似的大風中。

混在流民裏的數千金國死士,突然一起發難,拿出秘密準備好的鋼刀四處燒殺搶掠,遇人便砍。

金人籌謀已久,先是放火燒了京城的軍備庫,點燃的黑硫藥爆炸聲震動天宇,不知情的百姓還以為是雪災和敵陣一起來了。

還沒反應過來,金人竟然沖進了大楚的講學堂,趁著講學堂內幾百名大楚文武儲備的年輕將領正在上課,沒有防備,頃刻間砍殺了一半多,枉死者血流成河。

講學堂內是大楚年輕子弟文武講修之所,能在此上課者文官至少已中舉人,甚至還有進士,武官也以登科,匯聚的是大楚的精英和未來。

金人此舉陰狠歹毒,恨不得一舉讓大楚亡國滅種,使大楚幾十年內,人才少了一半多,其中不乏大家之子,一時間朝野震動哀聲震天,禦林軍和北大營火速開始平叛。

數千金國死士雖然是死士,可估計認為自己還沒到死得其所的時候,也沒有大義淩然的慷慨自首赴死,當即拋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混入了流民之中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