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劍橋(第3/3頁)

“然而這一次,念在你們均是初犯,且沒有造成重大社會影響……我暫且選擇寬恕。”

她是如此坦蕩自信。理智得恰到好處,簡直不像個女人。

是的,塞西爾一直以來,對女人諸多不信任。他受夠了她們的感情起伏和意氣用事。可惜,為了英格蘭的未來,他不得不侍奉一位同樣信仰新教的女君主。後來,他又被逼無奈,去應付一位堅持舊教的攝政王。

這教他更痛苦了。

若不是對英格蘭還懷著一腔熱烈的民族感情,若不是覺得自己的政治抱負還遠沒有實現,他恨不得辭職回鄉……就如前一位血腥瑪麗在位時那樣。

他最初能堅持,是因為伊麗莎白,這位他曾寄予希望的公主,尚未徹底倒下。現今,他恍然覺得,拋去宗教信仰的分歧,這個宣稱“愛國為民”的務實統治者,或許某種意義上來說,同樣符合他對英格蘭王國的期待。

瑪麗·斯圖亞特,和伊麗莎白女王,其實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她們都是敏感,但不脆弱的女人。她們的演說風格亦頗為高超,值得欣賞……

離開劍橋的路上,塞西爾心事重重,夜不能寐。蘇格蘭女王卻和老公大被同眠,睡了個好覺。酣睡之前,瑪麗還跟弗朗索瓦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英格蘭公共設施還不錯。他們的郵政系統,1517年就建立起來,專供政府使用。目前國內的私人信件,主要靠朋友和其他旅客傳遞;但以後,這個系統,也可以考慮對私經營嘛……”而在倫敦,懷特霍爾宮內,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也在向伊麗莎白女王匯報這件事。

“財務大臣瑟洛摩頓很重視您的意見。他表示,樞密院已討論通過,將為驛站配備足量驛車,提高郵遞效率;同時,驛站及旅社翻修的資金,也會盡快到位。”

伊麗莎白雖然目不能視,但某些重要政務,仍需要擺上她案頭,請女王最終定奪——這是樞密院和攝政王最初定下的協議。身為蘇格蘭女王、深知自己根基尚淺的瑪麗,當時充分照顧了樞密院權貴的心情,表示外交之事,自己絕對不擅作主張。

近來,隨著伊麗莎白對失明狀態的適應,以及“忠心耿耿”的萊斯特伯爵等人的幫助,英格蘭女王又漸漸想把手伸回內政方面。然而,目前為止,大部分決策,依然不需要通過她,便已付諸實施。

譬如這一次,由攝政王出訪劍橋大學,就是樞密院部分人撇開她同瑪麗商議的結果——連塞西爾,也僅僅在最後關頭,向她報告了自己的“無奈妥協”。

果然,等到瑪麗外出這幾天,伊麗莎白渾身都覺得不舒坦。幸好,羅伯特悉心陪伴,妙語連連,讓她不至於一直陷在抑郁中。

英格蘭女王所心愛的羅賓,經過多年的錘煉,已很懂得說什麽會讓伊麗莎白開心。女王嘆惋許久未有出巡,他就明白最好別去討論攝政王訪問大學事宜,甚至不提自己和她曾經多麽親密的出遊。他很有技巧的談起他倆既往都關注過的英格蘭交通郵政,小小暗示女王:她對於內政的影響力正在恢復。

哦,順帶還吐槽瑪麗同樞密院的各種矛盾。

“您很早之前就考慮過的新敕令,塞西爾和培根等也贊成的《學徒法》,她竟一堆反對意見。說什麽工資標準低於物價水平,又說最高工資限制太苛刻,還說對學徒出師前須幹滿七年的規定不合理、會阻礙勞動力發展……樞密院聽她頻頻抱怨,簡直煩透了。恐怕國會召開時,雙方還不能達成一致,還要當面爭執,真教人看笑話……”

伊麗莎白這會兒,心思卻不全在這些事上。她仍惦記瑪麗到訪劍橋如何如何。“有消息說,她又和新教徒起了沖突,是不是?”

羅伯特怔了怔。

“哦,”他眼珠一轉,迅速緊跟女王的思路,“消息還不很確切。不過,肯定是鬧出不愉快……”

“我倒想知道,她會怎麽應對。”伊麗莎白語調平靜,嘴角卻慢慢勾了起來。“樞密院裏,被我姐姐‘恐嚇’過的、新教擁躉還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