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菩薩的故事(第2/5頁)

普賢菩薩臉上的傷口輕輕扭曲了一下:“前日佛祖還與大聖在果園裏語笑溫柔,後幾日卻將大聖貶下了凡塵,此事殊不可解。”

“大聖在須彌山交遊甚廣,我等皆是他的知交,深知那猴兒渾然天生一顆純凈心,自入了釋教,抑惡揚善,回復本原,早已絕了癡嗔之途,又怎會犯了癡嗔二罪?”

“於是我與文殊,還有觀音大士及旃檀功德佛前往佛祖居處問詢。”

他看著易天行解釋道:“旃檀功德佛便是佛祖的二弟子。”

易天行趕忙點頭:“知道,在凡間我們一般叫他唐僧。”

普賢菩薩接著說道:“不料佛祖在我等詢問之時,只是微微一笑,並不作答。佛祖乃大自在大智慧之無上存在,一運一行皆有妙處,我等數人參詳不得其果,自然想到或許此乃大聖又一福緣,自然不以為意,自行前去冥思參心,只求能與無緣處求得果。”

“不料又是數年過去。”普賢菩薩微微皺眉,枯幹的右手下意識地輕輕在空中擺動著:“須彌山上出現了一件事情。”

易天行隱隱猜到那件事情是什麽,這事兒已經在他的心裏盤桓了很久,但從來沒有聽當事人親口證實過,所以仍然有些惴惴。

“佛祖不見了。”

普賢菩薩如是說,說的淡然,這事實卻如千鈞般沉重。

易天行微微低頭,沒有插嘴,他知道後面還有很多故事。

“無人知道佛祖去了何處,甚至無人相信佛祖已經不在須彌山上,只是認為佛祖可能在思考某些問題。”

“因為自從大聖在果園裏與他說過一次話後,佛祖的思慮便開始與往常有了些很微妙的變化,在大聖被貶下凡塵後,佛祖便停了講法大會,開始一人於須彌山後那果園裏沉思,眾佛子羅漢常見佛祖盯著那些果樹微笑。”

“所以當眾人發現佛祖無蹤之時,並未覺得如何。只是以為佛祖如往常數千年那般,有所觸動,開始思考某些問題。”

普賢菩薩笑了笑:“但我與文殊不同,我們倆是常侍佛祖左右的脅侍菩薩。在須彌山上我們根本感應不到佛祖的一絲氣息,這是千百年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認為佛祖已經離了須彌山,於是我們去了極樂凈土尋找,但是三位凈土佛也不知佛祖去了何處。”

“我們又去了陰間,去尋找那位以大願力願渡化一切罪人的地藏王菩薩,但是佛祖不曾來過。”

“我們在欲界六天,四梵天尋找,不得其蹤。”

普賢菩薩望向葉相僧,輕聲問道:“還記得那段時光嗎?”

葉相僧苦惱地搖搖頭。

普賢嘆了口氣,接著說道:

“我們找遍了三十三天,四界八方,一無所獲……最後我們來到了人間。”

“佛法無邊,不死不息,佛一定是在這世界中,三十三天皆不見,那一定是在人間重生。”

普賢菩薩冷冷地盯著易天行。

易天行打了個冷顫。

“於是我來到人界,而文殊去報知凈土……當時以為佛祖馬上便可找到,一心安樂……全未料到後事竟然如此坎坷。”

普賢嘆了口氣。

“人界乃此宇宙根本。菩薩行走於人間有一處律條,善知識可知?”

“知道,菩薩行走人間,不得以真身行走,若以真身行走,寶像莊嚴華美,必誘信徒入山門,此為外魔所為,非佛道應循。”易天行恭敬應道。

普賢菩薩點點頭,枯黃的亂發又覆上他傷痕累累的額頭,葉相僧輕輕一招手,風起,將他的發拂至耳後。

“隱起部分修為,我以凡身在這世間行走尋找佛祖的真跡,歷數年,行經雪域高山荒丘大澤海洋荒漠,依然無所得。便當我定心搖動之際,天降異兆,令我重傷不得復原。”

“是誰?”易天行心頭一緊,知道這出手的人肯定與佛祖的失蹤脫不了幹系。

……

……

“極樂凈土有三,阿彌陀佛凈土與彌勒凈土、藥師凈土,與須彌山最近,與人間最密切的凈土便是阿彌陀佛凈土。”普賢菩薩沒有直接回答他這個問題:“你可知道阿彌陀佛身旁的兩位脅侍菩薩是誰?”

易天行隱約記得凈土宗的有部典籍中曾經記載著:佛祖是現世佛,阿彌陀佛是未來世佛。

傳說中,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在他左側為觀世音菩薩,右側為大勢至菩薩,這便是所謂的“西方三聖”。

易天行打心底深處一陣呻吟,知道自己如果參與此事,一定會遇見自己八百年都打不贏的兩位菩薩,饒是如此,看見普賢菩薩的慘樣,他仍然對那兩個脅侍菩薩生出些怨意來。

“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少年接著爭辯道:“觀音大士慈悲第一,怎會與此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