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與日晷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十九章。

我們也來說一說迷宮[1]。這種令人驚異的建築中凝聚了人類所有的智慧與才能,即便說它不是現實之物,也能輕易令人信服。如今在埃及的埃拉克雷奧波利斯[2]還殘存著這樣的建築,相傳是由佩特斯克法老或提托伊法老始建於三千五百年前。不過根據希羅多德[3]的說法,主持興建的法老有十二位,最後一位是普薩美提克[4]。關於埃及人建造迷宮的目的眾說紛紜,德摩特爾認為這是莫特利斯法老的王宮,利克亞斯則認為這是莫伊利斯法老的陵墓,但許多說法表示這是用來祭祀太陽神的建築,這也是更加廣為流傳的說法。無論埃及人的目的為何,代達洛斯[5]在克裏特島建的迷宮[6]一定是以埃及迷宮為原型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只是代達洛斯的迷宮將其縮小到百分之一,並在當中設置了無數蜿蜒回轉的通路和走廊,讓人迷失其中無法逃脫。這迷宮並不是畫在大理石地面或是小孩子在戰神廣場上玩耍的那種讓人在有限的表面上來回繞圈子的螺旋旋渦,它會讓人在穿過許多扇門後便不知身在何處,總會回到之前走過的地方。這座克裏特島的迷宮是繼埃及迷宮之後的第二大迷宮。第三大迷宮位於利姆諾斯島[7],第四大迷宮則位於意大利[8],它們都有巖石打磨成的圓頂覆於其上。令人吃驚的是,埃及迷宮的入口和圓柱都由帕羅斯島[9]產的大理石制成,其他部分則由正長巖[10]制成。

通常一提到迷宮,我們立刻會想到代達洛斯在克裏特島建造的克諾索斯宮,但正如普林尼在文中所述,古代的迷宮並不只有克裏特島的迷宮,最古老的迷宮位於埃及,而且利姆諾斯島和古羅馬的意大利行省也有類似的建築。

最早記述埃及迷宮的人是希羅多德,普林尼也提到了這個名字。希羅多德自稱親眼見過那座迷宮,按照他在《歷史》第二卷第一百四十八章中的描述,那座迷宮“位於莫伊利斯湖的偏南方,與一個被稱為鱷魚城[11]的地方在同一條線上”。希臘人稱作“鱷魚城”的地方是哈瓦拉,也就是現在的法尤姆[12]。希羅多德見到的迷宮,其實是一座神殿,埋葬著埃及第十二王朝的第六代法老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出現在普林尼文中的“莫伊利斯法老的陵墓”,那個莫伊利斯法老指的就是阿蒙尼姆赫特三世。距今約四千年前的輝煌迷宮,如今已一片荒涼,只留下黃沙中的幾處殘柱。

關於這恢宏龐大的迷宮的構造,不僅是普林尼,斯特拉波[13]和西西裏的狄奧多羅斯[14]也都各自留下了一些簡單的記錄。不管怎麽說,我覺得自稱親眼見過其物的希羅多德的記述最有意思,也最靠譜。我們摘取一段來看看。

迷宮裏有十二個帶屋頂的中庭,其中六個朝北,六個朝南,中庭的正門相對,連續排列,為同一道外墻所包圍。房間由地下和地上兩層構成,地下和地上各有一千五百間房,合計三千間。我親自在地上層轉了一圈,故能將親眼所見原封不動地匯報出來;而地下層的情況,就只能記載別人述說的內容了,因為守門的埃及人無論如何都不願讓我們進去,說地下有墳墓,埋葬著建造這迷宮的諸位法老和神聖的鱷魚。

根據這段記述,看來迷宮的地上層和地下層遵循了埃及人偏愛的幾何學精神,呈現出嚴謹的相互對稱和一一對應;絕對禁止外國訪客踏足的地下房間裏,埋葬了神聖的死者和動物。地上層是現世宮殿,而地下層是死者之國、黑暗之國。鱷魚被尊為神聖的動物,也許是因為這裏是“鱷魚城”吧。不對,這樣邏輯就顛倒了,應該說,正是因為鱷魚受到尊崇,這裏才會被希臘人稱作“鱷魚城”。根據在奧古斯都時代[15]到訪這裏的斯特拉波在《地理學》中的記載,這附近的湖中喂養著許多鱷魚,它們深受人們愛護,因此也對人非常溫順,外國的訪客會將面包、肉、酒、蜂蜜之類的食物當作供品喂給鱷魚。生著鱷魚頭的水神在埃及語中稱作“索貝克[16]”,希臘人將其用希臘語訛化成了“司克斯”。

剛才我引用的《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十九章中,對這個哈瓦拉的迷宮也做了詳細的記述,但普林尼經常若無其事地撒謊,還會寫得仿佛他真的見過一樣,讓人不太想引用。例如,他說迷宮中的房間裏安置著涅墨西斯[17]的神像,涅墨西斯是希臘的女神,這裏想一想就覺得不合邏輯。他還說地下室有一個房間,打開門“就會有如同雷鳴一般的恐怖聲響”,實在是故作神秘,字裏行間都散發著一股要把埃及塑造成神秘之國的寫作意圖。埃及這一國度對於公元一世紀的羅馬人而言,大概就如同印度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人心中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