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與日晷(第2/3頁)

這裏倒不如聊一聊我對普林尼介紹的第三大迷宮和第四大迷宮的看法吧。關於第三大迷宮,也就是利姆諾斯島上的迷宮,普林尼是這麽描述的:

關於克裏特迷宮的記載已有許多,我來講講與其十分相似的利姆諾斯島迷宮吧。這座迷宮尤其因一百五十根圓柱而備受矚目,將這些圓柱放置在工廠的作業台上時,它們能保持絕妙的平衡,即便是小孩也能骨碌骨碌地轉動它們。迷宮的建築是斯米利斯、羅伊科斯和奧賽多洛斯等出生於島上的建築家的作品。如今,克裏特島和意大利的迷宮早已沒了痕跡,利姆諾斯島上的迷宮卻還留有殘骸。

可惜眾多學者都認為普林尼的這段記述是錯誤的,他在這裏寫的恐怕是薩摩斯島[18]的赫拉神廟,換言之,普林尼應該是把薩摩斯島和利姆諾斯島弄混了。希羅多德和帕薩尼亞斯[19]亦有記載,羅伊科斯和奧賽多洛斯是生於薩摩斯島的建築師。關於薩摩斯島的赫拉神廟是迷宮這件事,卻是毫無出處。

關於第四大迷宮,即意大利的迷宮,普林尼這樣寫道:

接下來講講最後一個迷宮。這是伊特魯裏亞[20]王波塞內[21]命人為自己建造的陵墓,也是意大利國王之奢侈闊綽超越外國國王的例子。總之這個迷宮的特征令人驚異,遠遠超乎一切想象。借用先人瓦羅[22]的話來說,“國王埋葬在克盧西烏姆城中,國王還在這座城中留下了一座四方形的石砌建築,長寬各三百腳距[23],高五十腳距。在這四方形建築的地基內部,有錯綜復雜的迷宮伸展,若踏進迷宮時未攜帶線團,就肯定找不著出口了。這四方形建築的上方有五座金字塔高高聳立,四個角上各一座,正中間還有一座。金字塔底座寬七十五腳距,高一百五十腳距,最上端都是尖頂。這五個尖頂上各有一枚青銅圓盤,形成了奇妙的圓形屋頂,這頂上用鎖掛著大量的鈴鐺。起風時鈴鐺便搖晃,發出丁零丁零的聲響,宛如古時多多納[24]的神諭一般傳向遠方。在圓盤之上又各自聳立著四座高一百腳距的金字塔,其上又有圓盤,圓盤之上又建有五座金字塔”,關於最後這層金字塔的高度,瓦羅閉口不談,看來還是害臊了。

正如文章所示,連普林尼自己也對這位瓦羅的荒唐話沒了信任。即便是常常吹牛扯謊的普林尼,也對這位羅馬作家前輩的天方夜譚感到相當震驚了吧。

普林尼所說的波塞內國王的迷宮,多半是毫無實際根據的虛無縹緲之談。金字塔上有圓盤,圓盤之上又是金字塔,這種荒謬的建築怎麽可能實際存在?不過《博物志》中的這段敘述似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持續刺激著這世上的好事者們的想象力。據說十七世紀有一位名叫安傑羅·柯爾特諾維斯的僧侶寫過一篇關於這個迷宮的論文。一八四八年,人們在克盧西烏姆(現在的丘西)附近一個叫“波喬蓋拉”的地方發現了構造錯綜復雜的伊特魯裏亞地下墓穴,便有人宣稱這是普林尼所說的波塞內國王的迷宮,但這地下墓穴的實際形態並不足以稱為迷宮。至少,只要這不是出於設計者或建造者的意圖而建成的,那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迷宮。

正因如此,若太過輕信普林尼的記述,有時只會浪費感情,必須多加注意。特別是迷宮之類事物,由於與埃舍爾[25]這樣的畫家腦中所考慮的形象相似,也就是類似建築學上的邏輯悖論,所以需要時常提高警惕。那麽普林尼的記述中大半都是不值得相信的空想嗎?絕非如此。在他的只言片語中偶爾會透露出當時的民間風俗,意味深長,頗具價值。

譬如前文引用的關於克裏特島迷宮的章節中提到“這迷宮並不是畫在大理石地面或是小孩子在戰神廣場上玩耍的那種”,這句話可以看作當時迷宮圖案已被廣泛用於裝飾用途的證據,絕不能被忽視。按照普林尼在文中的說法,後來在英格蘭和愛爾蘭盛行的在地上畫迷宮玩耍的兒童遊戲風俗,其實早已在羅馬流行過了。

關於迷宮的話題就到這裏,接下來我想摘取一段關於日晷的內容,同樣出自《博物志》第三十六卷,位於第十五章。

神聖的奧古斯都為設置在戰神廣場的方尖碑[26]賦予了令人驚嘆的智慧:標示太陽投射的陰影,以測量晝夜長度。他命人按照方尖碑的長度制造了一塊基石,並按照方尖碑在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六點所投射的陰影長度,在基石上刻上刻度。陰影在鑲嵌了青銅的刻度上來回移動,逐日變換長短。這是一個值得廣為推崇的方法,多虧數學家法昆都斯·諾維厄斯在發明上的才智,我們才知曉了這一偉大方法。這位數學學者還在方尖碑的頂端罩上一個黃金球體,使得陰影漸短漸長的過程易於觀看。觀測最初一直非常順利,約莫過了三十年,觀測㐀果漸漸派不上用場了。究其根由,也許是某種原因導致天體秩序發生變化,使太陽的運動也發生了改變。或是因為地球的位置漸漸偏離了其自身的中心(聽說其他地方也觀察到同樣的情形)。抑或是羅馬受到地震影響,導致日晷歪斜。又可能是由於台伯河[27]泛濫導致地殼下沉。雖說已將其地基擡升至必要高度,但依舊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