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與沙拉曼蛇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八卷第五十一章。

非洲也產變色龍,但不如印度那般盛產。變色龍的形狀和大小都和蜥蜴類似,但腿部是直的,比蜥蜴更長。和魚一樣,變色龍的腹部沒有側腹與肚子之分,脊骨也是突出的。雖然體形遠比豬小,但鼻頭與豬非常相似。其尾極長,末端漸細,像蛇一般卷起。爪彎成鉤狀,運動遲緩如龜,身體有鱗,似鱷魚,眼窩深處的眼睛非常大,與身體同色。變色龍絕不會閉眼,眺望周圍時,瞳孔也不會動,而是整個眼球在旋轉。變色龍總是將腿伸得挺直,大張著嘴。在動物中,只有變色龍是不吃不喝的,不會攝入空氣之外的東西。雖其嘴形看似在笑,給人毛骨悚然的感覺,但變色龍其實是無害的動物。不過最令人吃驚的是,變色龍的身體顏色會變化。確實,變色龍的眼睛和尾巴,或是整個身體經常會變成與身邊環境一模一樣的顏色,紅色和白色除外。而且死去的變色龍會褪色。變色龍除了頭、顎和尾巴根部有少許肉,身體其他部位都沒長肉,血液也是僅在心臟和眼周流動,腹中也沒有脾臟。還會像蜥蜴那樣冬眠。

不知何故,我在孩童時期特別喜歡變色龍這種小動物。在上野動物園開著暖氣的爬蟲館,我曾隔著玻璃,驚喜地發現樹枝上停著一只與綠植同色的變色龍,身姿如同奇妙的工藝品一般精致,我至今仍會時常回憶起當時的驚喜心情。對我而言,身長只有十厘米的小小變色龍遠比巨大的蟒蛇和鱷魚具有神秘感。而且,變色龍這個名字也很好聽。希臘語將其喚作“卡邁列翁”,即“地上的獅子”之意。即使完全不懂這種詞源學,這如同拉丁文般的母音的發音,單憑孩童的感性也能欣賞得來。

然而少年時的我之所以認為變色龍魅力非凡,最大的原因還是其變化身體顏色的特殊技能帶有超能力的感覺。關於這一點,讓·谷克多[1]在《波多馬克》中寫過有趣的文章,引用如下:

倘若經歷過太多種環境,敏感的人便會無法適應,變得不堪變化。以前有一只變色龍,喂養它的主人想讓它暖和起來,就把它放在色彩豐富的毛毯上。之後變色龍變得疲憊不堪,不幸死去了。

話雖如此,但依照普林尼的意見,變色龍是不會變成“紅色和白色”的,所以即便將它放在色彩豐富的毛毯上,它身體的顏色可能也不會像谷克多所想的那樣發生千變萬化。不僅是變化身體的顏色,自古以來,希臘、拉丁作家們還將另一種超能力般的特殊技能歸於變色龍,那就是它們只以攝入空氣為生。不愧是亞裏士多德,未曾寫過這種非科學的內容,但奧維修斯和普魯塔克皆有記載,普林尼當然也寫過。變色龍伸出舌頭捕蟲的動作敏捷如電光石火,這是現今孩童皆知的關於變色龍的標志性習性,然而就連亞裏士多德也沒有留下任何相關記錄,所以他的觀察也未必稱得上充分吧。據說在產自外國的動物中,變色龍是唯一一種由亞裏士多德親自觀察的案例,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得承認亞裏士多德遺漏了很大一部分內容。

說起來,普林尼在《博物志》第二十八卷第二十九章也提到了變色龍。第二十八卷是關於動物性藥品的部分,所以其中主要敘述了變色龍作為藥品的效果。我來翻譯其中一部分作為參考吧。

被看作鱷魚的同伴且與鱷魚十分相像的外國動物中,必須最先提到的就是變色龍了。德謨克利特[2]認為有必要特地就此寫一本書,因而對變色龍身上的所有部位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這樣我們也能清楚地領略到希臘的作家說過什麽樣的荒唐話,說來倒是挺有意思的。變色龍的大小與蜥蜴相近,但與蜥蜴不同的是,其脊骨的曲線更帶棱角,其尾部也較細。變色龍被認為是最膽小的動物。其身體顏色多變,不為其他,只因其膽小。但據說變色龍面對鷹類又有強大的力量,能將飛翔在其頭頂的鷹引向自己,隨心所欲地將鷹撕碎,並將其作為其他動物的餌食。按照德謨克利特的說法,將變色龍的頭部和咽喉放在櫟木上烤,就能同時招來雨和雷;將變色龍的肝臟放在瓦上烤,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往後的內容好像是引用了德謨克利特書中的文章,普林尼用了三頁的篇幅滔滔不絕地敘述了變色龍身上各部位的魔術般的效用,這裏我就割愛不談了。順帶一提,德謨克利特的書現今已不存在了。按照普林尼原文的說法,看來他一點兒也不相信德謨克利特的言論,還寫下了“希臘作家的荒唐話”這種嘲諷的句子,即便如此,他仍然願意一個勁兒地引用德謨克利特的文章,說來倒是挺不可思議的。生活在二十世紀的我們未必是相信神秘現象的神秘主義者,卻無論如何都非常喜歡神秘的事物,或許普林尼當時的想法與我們這種喜好神秘的心理意外地相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