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奇跡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四卷第十八章。這一部分是關於青銅雕像的記述。

提到奇特的雕像,例子極多。其實我們也知道好幾個如同塔一般大、被人們稱為巨像的雕刻作品。比如馬庫斯·盧庫魯斯[1]從本都的阿波羅尼亞市帶到卡比托利歐山[2]的那座阿波羅像。那座像高三十腕尺(約十四點五米),花費了五百塔蘭特[3]。又比如克勞狄烏斯皇帝供在戰神廣場上的朱庇特[4]像,不過這座像完全被旁邊的龐培劇場比下去了。再比如高達四十腕尺(約十八米)、留西波斯[5]所造的朱庇特像,位於塔蘭托[6]的城裏。令人吃驚的是,這座雕像具有非常巧妙的平衡感,據說徒手就能移動,卻無法被任何暴風刮倒。究其奧秘,是因為制造者在雕像最需減弱風力的一側,每隔一段距離就建造了一根圓柱,這些圓柱便發揮著抵禦大風的作用。費邊·維爾魯科蘇斯[7]將赫拉克勒斯像從塔蘭托的城裏運至羅馬後,並未著手搬運這座朱庇特像,正是因其太過龐大,運送困難。赫拉克勒斯像至今仍佇立在卡比托利歐山上。

但這之中最值得驚嘆的是林多斯[8]人查爾斯所造的羅德島太陽神巨像[9],查爾斯是留西波斯的弟子。這座巨像高七十腕尺(約三十一點五米),建造六十六年後因地震而倒塌,但即便是倒塌的樣子,也不失壯觀。估計沒有幾個人能用雙手合抱住這巨像的大拇指,這一根根手指要比普通的雕像大得多。手腳斷掉之處,有巨大的空洞,如同張開的大口一般。窺向洞內,有幾個巨大的石頭,這是作者在建造時為了穩固這座巨像而放置的鎮石。據說建造這座巨像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三百塔蘭特的費用。逐漸厭戰的德米特裏國王[10]在解除對羅德島的包圍時,將武器遺棄於此,巨像的建造費用便是賣掉這些武器得來的錢。除了這座巨像之外,羅德島上還有將近百座較小的雕像,那些雕像無論建在何處,都應當能給當地帶來名聲。其中還有伯亞克西斯[11]所造的五座巨大的神像。

普林尼在此所講述的羅德島巨像,無須多言,指的就是拜占庭的菲羅選出的世界七大奇跡[12]之一。慎重起見,我先打好招呼。被稱作拜占庭的菲羅且生活在亞歷山大時代[13]的學者有兩人,一位是機械學者菲羅,另一位是寫了《世界七大奇跡》這本奇書的菲羅,可不能弄混了。當然普林尼本人肯定也知道世界七大奇跡這一說法,但至少他在《博物志》中並未對這七大奇跡進行逐一的列舉和細致的說明。在這關於羅德島巨像的章節中,也沒有提及七大奇跡的字眼。

相傳,羅德島的巨像曾經是邁開雙腿的樣子,巨像的兩腳跨於港口防波堤的兩端,出入港口的船只都像通過拱門一般,從巨像的腿下穿行而過。有許多十六世紀左右的銅版畫都記錄了當時的情景。不過,因為沒有一位古代作家記載過這樣的情景,所以普林尼也只是將之視作由後世之人編造的完完全全的傳說。還有一個說法稱,巨像的胸前掛有一枚發光的鏡子,鏡中映照著遙遠的埃及港口的出港船只。這也明顯是後世的傳說了。

這裏將菲羅選出的世界七大奇觀列舉如下,供各位參考。

埃及大金字塔

亞歷山大港[14]法羅斯島的燈塔

巴比倫空中花園

羅德島的巨像

哈利卡那索斯[15]的摩索拉斯陵墓[16]

以弗所[17]的阿耳忒彌斯神廟

奧林匹亞的宙斯像

不知為何,普林尼幾乎沒有提到過其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只有一處,在第三十六卷第二十章,空中花園這個名字一閃而過。他反倒對未列入菲羅的奇跡名單中的克裏特島等迷宮有極其大量的記述。關於迷宮,讀者應該對本書第一章的內容還有印象吧。看來普林尼似乎沒有讀過菲羅的書,或許他心目中的七大奇跡也未必與菲羅的一致。

《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十六章至第二十四章是涉及“世間奇跡”的章節,普林尼在開頭先以長文敘述了埃及的金字塔和斯芬克斯像,接著又講述了亞歷山大港法羅斯島的燈塔。隨後的內容就是關於克裏特島迷宮、埃及和意大利的迷宮、空中都市底比斯[18]、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以及基齊庫斯城[19]裏的各種奇跡。最後則提及了羅馬十八大奇跡。普林尼是一位愛國者,也是羅馬文明的贊美者,無論如何都要在最後對羅馬城中的建築歌頌一番。

同樣在第三十六卷的第四章,可以看到普林尼使用了“世界七大奇跡”一詞。可能也只有這一處吧。他在這一部分中提及了哈利卡那索斯的摩索拉斯陵墓。我將在下文中摘出這一部分。

斯科帕斯[20]在同一時代的雕刻家勁敵有布賴亞斯、提莫西亞斯和萊奧卡雷斯[21],我也必須聊一聊有關他們的事,因為他們共同參與制作了摩索拉斯陵墓的裝飾。卡裏亞[22](位於小亞細亞西南部)總督摩索拉斯死於第一百零七奧林匹亞紀元[23]第二年,摩索拉斯陵墓是他的妻子阿爾特米亞[24]為他建造的陵墓。這些藝術家們便一同協力,使這座建築成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陵墓的北側與南側長六十三尺,正面更短一些,環繞四周大約有四百四十尺。陵墓的高有二十五腕尺(約十一米),外層有三十六根圓柱包圍,這些成排的圓柱被希臘人稱為普特隆[25](意為翅膀)。斯科帕斯、布賴亞斯、提莫西亞斯和萊奧卡雷斯分別負責的是陵墓東側、北側、南側和西側的裝飾。阿爾特米亞王妃在他們完工之前就已去世,但他們並沒有放棄工作,因為他們相信這座建築也將成為他們自己的光榮與才能的紀念。即使到了今天,人們仍舊認為他們的技術難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