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四卷第四十二章。

關於磁石及其與鐵之間的親和力,我打算另設一項來講。鐵會受磁石影響,是唯一能長期保存其磁力的物質。有時還能見到鐵吸引其他的鐵,幾塊鐵連在一起懸掛著,如同環形的鎖鏈。無知的人們所說的“活鐵”便是此物,這種鐵所造成的創傷格外危險。坎塔布裏亞地區(伊比利亞半島北部比斯開灣沿岸)也產這種石頭,但不像真正的磁石那樣是堅固的石頭形態,而是如當地人所稱呼的那般,由鱗片構成,呈球根形狀。還沒人做過實驗,所以不知這石頭是否能作為玻璃的原料使用。不過它能對鐵施加與磁石一樣的力。建築家迪莫卡勒斯曾欲使用磁石來制造亞歷山大港的阿爾西諾伊神廟的圓頂,使王妃的鐵像浮於空中。但王妃已逝,為其姐姐興建神廟的托勒密法老也已逝世,這份工作便中止了。

盧克萊修在《物性論》的第六卷中也詳細記述了與磁石有關的內容,他曾見過帶有磁力的幾塊鐵如同鎖鏈一般連接在一起,懸掛於空中,隨風晃動。這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應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吧。最末尾關於阿爾西諾伊神廟的片段,還被十六世紀的威廉·吉爾伯特[1]引用到《論磁石》中,這片段在我看來極為有趣。讓鐵像浮於空中之事,若無磁力相當強大的磁石,是無法實現的吧。但竟然有人會想出如此瘋狂、驚人的點子,光憑這一點就讓我的內心很受觸動了。

順帶一提,阿爾西諾伊是希臘化時期[2]下埃及第二任法老托勒密二世的親姐姐,也是他的王妃。據說托勒密王朝臭名昭著的兄妹㐀婚、姐弟㐀婚的傳統就是她起的頭。她的事跡在普林尼的《博物志》中隨處可見。

關於磁石及其作用,正如普林尼所約定的“另設一項來講”,《博物志》第三十六卷第二十五章再次提到了這一主題。

若將話題從大理石轉移到其他令人驚訝的石頭上面,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便是磁石。還有比它更加不可思議的石頭嗎?在大自然的一切領域中,還有比它更加蠻不講理的事物嗎?正如前文所述,大自然給予巖石的聲音,與其說是用於回應人類的聲音,倒不如說是用於遮蓋人類的聲音。再沒有比頑固的石頭更麻木不仁的事物了。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仍然賦予其感覺和手。再沒有比堅硬的鐵更固執的事物了。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仍然賦予其腳和意志。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鐵能被磁石吸引。鐵這種物質能戰勝其他一切物質,卻會因磁石的吸引而奔向某種真空區域,在即將靠近磁石之際便猛撲過去,與之緊貼在一起,此後便不願再分離。磁石又因此被稱為希德利提斯(鐵石)。另外,磁石還被稱作赫拉克利昂(赫拉克勒斯之石)。據尼堪多德的說法,磁石後來被人們稱作馬格涅斯,是取了在伊達山發現磁石之人的名字。事實上,人們在許多地方都發現過磁石,在西班牙也有。還有說法稱磁石是牧羊人發現的。據說牧羊人在喂羊吃草時,涼鞋上的釘子和手杖的頂端被磁石牢牢吸住,無法分開。

作者所寫的“給予巖石的聲音”,不必多言便知他指的是回聲。在作者所使用的修辭中,更有意思的是他將磁石和鐵分別比作有手有腳之物,磁石伸手一拉,鐵便拔腿跑去。此時鐵便“奔向某種真空區域”,這裏可能需要稍做解釋吧。從磁石流出的原子能排除空氣,制造出真空區域,而鐵的原子則會被吸引至這一區域,因此出現整塊鐵向磁石移動的現象。這是盧克萊修曾做過的解釋,恐怕普林尼也參考了這個說法吧。那麽為何只有鐵會移動,其他的物質絲毫不動呢?盧克萊修解釋道,這是由於鐵的㐀構不如金那般重,又不如木材那般稀薄,因此空氣能鉆進鐵㐀構的孔中,將其推向磁石所在之處。

下面繼續引用第二十五章的內容。

根據蘇塔克斯的記述,磁石有五個種類。第一種產自埃塞俄比亞。第二種產自馬其頓邊境的馬格尼西亞[3]地區,站在博伊貝斯湖,面朝伊奧爾科斯的方向時,右手邊便是這一地區。第三種磁石產自維奧蒂亞[4]的修埃特斯市,第四種產自特羅亞[5](小亞細亞西北部)的亞歷山大,而第五種則產自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6]。區分這些磁石的種類,首先看雌雄,其次看顏色。馬其頓的馬格尼西亞地區發現的磁石為赤黑色,維奧蒂亞產的磁石則更接近赤色。特羅亞產的磁石呈黑色,屬於雌性,因此磁力較弱。小亞細亞的馬格尼西亞地區的磁石則最為粗劣,色白,且無法吸引鐵,像輕石[7]。人們通常認為磁石色澤越青,則品質越佳。最優質的磁石產自埃塞俄比亞,其價值夠得上用銀來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