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三卷第四十五章。

人們相信,將純粹無瑕的純銀延展成薄板狀,就能映出物體的影像。這曾是絕對真實的標志,卻有人在今日用不正當的手段糊弄出一些劣質品。

總之,銀的獨特性質便是能映出物體的像。人們一般認為,這一現象緣於空氣在人眼中的反射。當鏡子薄而光滑、略呈凹面時,映出的物體影像就會異常地大,這也出於同樣的原理。鏡子是否接收空氣的反射,會導致截然不同的㐀果。還不止如此。譬如有些較深的盤子,裏面錘制了凸紋,就像有了許多鏡子一般,能照出許多影像來。即便只有一人朝盤子裏看,也會映出與凸紋切面數目相等的許多人像。人們還造過能映出妖怪一般的影像的鏡子,就像供奉在士麥那的神殿裏的鏡子那樣。制造這些鏡子的要點在於材質的形狀,換言之,這取決於鏡子是凹面的盤狀,還是色雷斯的盾狀,中央是否凸起,中心軸是水平還是傾斜的,又或者鏡面是朝上還是朝前,不同的情況會帶來大為不同的效果。鏡子會根據其材質形狀的特點,使其接收的影像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鏡中的像正是憑借材質的亮度而映出的倒影。

我打算講講世人認為的最好的鏡子,來㐀束我關於鏡子的報告。我們的祖先們曾認為最好的鏡子是布林迪西[1]的鏡子,由粗鉛與銅的合金制成。不久之後,銀鏡子就變得更受歡迎了。制造銀鏡子的第一人是偉大的龐培時代的帕西特利斯。到了最近,人們普遍相信在鏡子背後貼上金箔,能使鏡中成像更清晰。

看過普林尼這些具體的記述便知,即使是在古代的金屬鏡子裏,成像清晰的銀制鏡子也最為貴重。玻璃在那時還幾乎未被當作鏡子使用。我打算在後面引用普林尼關於玻璃鏡的著名記述。

普林尼提出了一個“空氣反射”的說法,來解釋鏡子反射的現象。這說法讓人感到似懂非懂。生活在比普林尼更早的時代的盧克萊修在《物性論》第四卷涉及鏡子和視覺的部分中,也做了相同的解說,看來這是當時普遍的看法。總而言之,他們認為介於眼睛與鏡子之間的空氣能將鏡中的映象送回我們的眼裏,影響我們的視覺。

不過,在普林尼所寫的上述一小節中,我最感興趣的是“供奉在士麥那的神殿裏的鏡子”那一部分。設在士麥那神殿中的鏡子似乎能將照鏡人的樣貌扭曲成十分怪異的樣子,就像遊樂園的哈哈鏡一般。恐怕在當時,鏡子還有很大一部分與巫術相關的功能。巴爾特魯塞蒂斯[2](《鏡子》)曾這樣寫道:“古代曾有鏡子的畫廊,是一個陳列室的模樣,也是一個古代的驚奇博物館。”神殿裏擺有鏡子,似乎也並非稀奇之事,帕薩尼亞斯的《希臘志》第八卷第三十七章中就提到了阿耳忒彌斯[3]神殿邊放置的鏡子。

出了神殿向右走,就能看見嵌在墻上的鏡子。望向鏡中,只能看見自己模糊的身影,有時可能什麽都沒有。但神明與寶座的像倒是映得清清楚楚。

這面鏡子應該不是玻璃鏡。事實上,在當今這種玻璃板背後覆上金屬箔的鏡子被發明出來之前,除了以銀制鏡為最佳代表的金屬鏡,還有各種各樣的物質被人們當作鏡子使用。普林尼記述了黑曜石制的鏡子、紅寶石制的鏡子及祖母綠制的鏡子。雖不知其實用性如何,但我還是摘一段關於尼祿皇帝使用祖母綠制的鏡子的著名章節吧,出自《博物卷》第三十七卷第五章。

出於眾多理由,我要將祖母綠放在第三位。沒有什麽比它的顏色看起來更舒服了。我們總貪婪地眺望綠草與綠葉,但想要看一眼祖母綠的心情則更為強烈,因為沒有其他事物的綠色能與祖母綠匹敵。遠遠看去,祖母綠會顯得特別大,這是因為反射的緣故,使得周圍的空氣也染成了綠色。太陽、影子、燈光都無法減弱祖母綠發出的光。它總是散發著適度的光線,迅速地將我們的目光引入其透明而厚重的內部。這是一種與水相同的性質。祖母綠一般呈凹面,因而具有集中視線的效果。技師們也因此會避開對祖母綠的加工,更是禁止對其進行雕刻。不僅如此,斯基提亞和埃及產的祖母綠質地非常硬,甚至無法在上面留下劃痕。呈扁平形狀的祖母綠能映射出物體的影像。尼祿皇帝就曾在一塊祖母綠中觀看劍鬥士的競技。

還有一種說法是,尼祿將祖母綠制成的眼鏡片嵌在眼窩裏,來觀看競技場的比賽。但單看普林尼的原文,又似乎是觀看被投射在扁平寶石表面的競技場景象。為什麽用這麽迂回的方法呢?尼祿是個近視眼。不知這是否能解答這個問題,但至少這是事實。普林尼在《博物志》第十一卷第四十五章裏就明確地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