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第2/3頁)

磁石還分雌雄,真是奇怪的說法。概括來說,無法長久保持磁力的磁石、磁性較小的磁石便是雌性,而磁力強大的磁石則是雄性。或許文中列舉的五種磁石,都未必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磁石。比如最後那種無法吸引鐵的、像輕石的所謂磁石,按照研究者的普遍推測,似乎就是泰奧弗拉斯托斯所說的馬格涅提斯·利托斯(馬格尼西亞石),也就是滑石吧。

我再引用一些第二十五章的內容。

埃塞俄比亞還有一種血紅色的赤鐵礦磁石,搗碎後便形成血紅色或番紅花色的液體。它並不像磁石那樣具有吸引鐵的能力。關於埃塞俄比亞的磁石的特征,必須說的是,它能將其他的磁石也吸引到自己周圍來。順帶一提,這些磁石若各取適量,可作為眼藥使用,尤其因淚流不止而困擾時,具有止淚作用。將其燒制,磨成細粉,還可治療燒傷。距離埃塞俄比亞不遠處還有另一座山,山中產的磁石可排斥各種鐵。關於這種雙重性質,我已記載於書中各處了。

磁石之間若是磁極相同,便會產生斥力,磁極相異則會產生引力,這是眾所周知的。正因普林尼對這一點缺乏認識,所以讀起他所寫的這一段文章,會感到混亂。即便不是埃塞俄比亞的磁石,倘若相接觸的兩個磁極相異,磁石之間也會理所當然地發生吸引,反之則會相斥,這也不必多說。不過當時人們還沒有磁極的概念,即便如此,普林尼還是對磁石相吸相斥的雙重性質表示了極大的關注,正如他自己所述,在書中多處皆有提及。用普林尼的話來說,這種雙重性質就是自然界中的和諧與相斥。

這裏引用《博物志》第三十七卷第十五章關於鉆石的部分,作為一例。

我至今已在整本書中幾度嘗試說明希臘人所言的相斥與和諧了,換言之,這便是自然界中的不協調與協調。但這些說明都不能像此時這般清晰明確地被人們認可。我在這裏想說的是鉆石。自然界兩種最強力的物質,鐵與火,都無法與其相較,其硬度可謂天下無敵,卻能被山羊血粉碎。不過,必須用新鮮且溫熱的山羊血將鉆石浸泡其中,隨後還需對鉆石施以多次擊打才行。這樣一來,雖說鉆石能弄碎最為堅固的鐵砧和鐵錘,但其本身又是如此脆弱易毀。這到底是怎樣的人,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之下發現的秘密啊。又是通過怎樣的推理,才想到這種方法,進而使用極其不潔的動物血液,來探究這高貴物質呢。毫無疑問,這一發現只能說是借助了神力、蒙受了神恩吧。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其他原因,只可能是神的意志。鉆石若被成功弄碎,便會形成肉眼幾乎不可見的細微粉末。寶石工匠弄到這些鉆石粉末,將其鑲嵌在鐵器之中。若是這樣,無論是何種堅硬物質,都能在上面輕松地打出洞來。由於鉆石對磁石有非常強烈的斥力,若將其擺在磁石附近,就會妨礙磁石對鐵的吸引。即使磁石已經吸引到附近的鐵,鉆石也會將鐵從磁石的引力中搶奪出來。

將鉆石浸入山羊血,便能立刻使其變弱、粉碎,這完全是一派胡言。不過這說法在中世紀的聖依西多祿[8]、索利努斯[9]和奧古斯丁[10]那裏,仍然被不加批判地繼承著。鉆石與磁石相斥這種離奇的說法,也同樣廣為流傳。有意思的是,從普林尼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利用鉆石碎片切割玻璃的工具,早在古代便已為人所用。荒謬胡言之中突然跳出現實話題,這一點或許可稱得上是普林尼的有趣之處。

接下來的內容不過是我順便一提,與磁石並無太大關系,是關於前文中提及的埃及王妃阿爾西諾伊的一個片段,摘自《博物志》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二章涉及黃玉[11]的部分。

據努米底亞的朱巴王所述,在紅海中央距大陸海岸三百裏(約五十公裏)處,有一座托帕佐斯島。自古便有眾多航海者探索至此,但由於附近迷霧深重,很難有人發現這座海島。托格洛蒂泰人的語言中,探索一詞叫作托帕津,這座島的名稱便由此而來。這島上的第一顆黃玉,經總督斐洛之手,被帶進埃及王室,作為贈予托勒密二世的母親貝勒尼基王妃[12]的禮物。這黃玉深受法老喜愛,隨後他便命人用這枚寶石為妻子阿爾西諾伊造出四腕尺(約二米)的雕像,供奉在名為阿爾西諾伊神廟的聖域中。

據推測,這片段中提及的托帕佐斯島,大概指的是聖約翰島,位於突入紅海的埃及巴納斯角的東南方向約三十五英裏。事實上這座島上產有貴橄欖石,這是品質最高級的一種橄欖石,人們曾將其與黃玉弄混。即便真有此事,我也說不準,是否能用這貴橄欖石或黃玉石塊造出將近二米的雕像。這安放在阿爾西諾伊神廟的王妃像,無論是因磁石的作用而懸浮空中的鐵像也好,是黃玉制成的雕像也罷,都顯得脫離實際,宛如普林尼夢中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