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

以下內容引自《博物志》第三十七卷第一章。

要完成我手上這份工作,還必須聊一聊寶石。大自然的偉大全都集中體現在寶石上,除此之外的所有領域,都未曾展現過如此令人驚嘆的自然。某種寶石,其多樣性、其顏色、其材質以及其華麗程度皆被人們賦予了極大的價值,甚至對其進行雕刻,都被視作是褻瀆。不過,要使寶石發揮作用,雕刻是必需的工序。一些寶石被賦予的價值極高,高到甚至無法將其歸於人類的財寶。因此會有許多人說,要了解大自然的崇高目的,只需通過一顆寶石便已足夠。

第三十七卷是《博物志》的最後一卷,所以普林尼才在這裏選擇了寶石作為話題。被視作大自然的神秘㐀晶、自然界的萬物中品格最高之物的寶石,也是與最後一卷相襯的內容。這一部分常被引用,或許一些讀者也有所知。其中蘊藏著的是普林尼獨特的自然觀,而並非是從亞裏士多德那裏摘來的內容。

寶石開始為人所用、人們不顧一切地尋求寶石,這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的事呢?我已在前文中論及黃金與戒指,某種程度上也算涉及了這一問題。根據被縛的普羅米修斯[1]的傳說,戒指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高加索山上的巖石。這巖石的碎片是第一顆被鑲嵌在鐵制的基座上、裝飾在人的手指上的石頭。這便是最早的戒指,也是最早的寶石。

與鎖鏈有關的普羅米修斯的神話,相信讀者也眾所周知,這裏就不再重提。不過普林尼對這個神話表示了懷疑。他在《博物志》第三十三卷第四章中說到,“我相信與普羅米修斯有關的故事皆為架空之事”,並認為“古代人並不把鐵制的戒指作為裝飾,而是視作枷鎖”。枷鎖通常象征著奴隸和獄囚,倘若戒指代表枷鎖,那便是不光彩的標志。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亞志》第三十一章中也提到“戴鐵戒指對日耳曼尼亞人而言是恥辱”。但另一方面,也有將鐵戒指作為武勇和名譽的象征的情況。這些暫且不提,下面接著引用普林尼的第二章。

寶石便這樣成了潮流,盛行一時,甚至成了薩摩斯島及其沿岸的僭主波利克拉特斯極其熱愛的物品。波利克拉特斯認為自己過於幸運,為了將幸運延續下去,特地扔了一顆珍貴的寶石,以呼應命運女神的反復無常。他認為自己若經受了失去戒指的深深不幸,便足以緩和命運女神的惡意。他對自己身邊接踵而至的幸福已感到厭倦,便出了海,將戒指投入深海之下。然而這戒指被一條大魚吞食,這大魚又因身形巨大被獻給了王室,戒指便經由王室的廚房,回到了主人身邊。據說這戒指上的寶石是紅縞瑪瑙,還有傳聞稱羅馬孔科耳狄亞神廟中展示的那顆鑲著黃金的獸角工藝品中的寶石,和這戒指上的是同一顆。那顆寶石是莉薇婭皇後[2]提供的,被列在她所喜愛的大量寶石收藏中的最末尾。

關於波利克拉特斯的戒指一事,在希羅多德的《歷史》第三卷第四十章之後也有記述,普林尼必定也是參照了那裏的記載。不過希羅多德所記載的寶石是一顆祖母綠,普林尼卻寫的是紅縞瑪瑙。這顆著名的寶石不知經歷了怎樣的流轉,最終落入了莉薇婭·杜路希拉皇後之手。她是奧古斯都的妻子,極具權勢。接下來引用的是第三章的開頭部分。

名聲僅次於這只戒指的寶石屬於另一位國王,就是那位與羅馬對抗的皮洛士國王。據傳,皮洛士國王擁有一顆瑪瑙,瑪瑙表面有九位繆斯[3]和手持豎琴的阿波羅的身影。但這並非畫家描繪的作品,而是石頭表面上自然生成的紋路。瑪瑙上的繆斯們,手中還各自拿著特定的物品。

希臘北方的伊庇魯斯國王皮洛士所擁有的這顆瑪瑙,就是我們所說的形象石,在寶石的斷面能看到各種事物的樣子。我曾以“石之夢”為題寫過一篇散文,其中提及了形象石,這裏便不再贅述。我以前還寫過一篇短文,記述了我在一九八一年,從帕多瓦[4]的石頭商店買到一顆形象石的事。那顆形象石上能看到托斯卡納地區的特有風景。普林尼在上述章節之後,列舉了許多寶石在羅馬流行之前的小故事,但這一部分不太有趣,我便跳過了。下面打算摘取的內容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寶石有關。首先是同樣出自第三十七卷的蛋白石[5],來自第二十一章。

蛋白石與綠柱石[6]幾乎沒有區別,但又大有不同。只有和祖母綠比較時,蛋白石才是無敵的。蛋白石僅產於印度,這是一種將各種寶石的魅力集聚一身的石頭,要用文字記述其特征是極為困難的。在它身上兼具了石榴石的閃爍火光、紫水晶的緋色光耀和祖母綠的海綠色澤,這些色澤全部融合在一起,顯現出美麗耀眼的微妙色調。有人說,這耀眼光亮的混合物就像一種在繪畫領域被稱作亞美尼亞石的畫具。又有人說,這寶石的色澤猶如硫磺或橄欖油燃燒時的火焰。蛋白石的大小如榛果。有一則逸事在我們中間代代相傳,與之相關的寶石至今依舊存於世上。安東尼[7]為了這顆寶石,驅逐了元老院議員諾尼烏斯。這位諾尼烏斯是因坐在高官的象牙椅上而激怒詩人卡圖盧斯[8]的諾尼烏斯·斯特魯馬之子,也是最近當上執政官的塞維利烏斯·諾尼阿努斯的祖父。這位元老院議員被驅逐時,只從全部財產中拿走了一只戒指,便去往國外。在當時,流傳著這只戒指價值高達二百萬塞斯特斯的傳聞,且毫無爭議。殘酷且不講理的安東尼無法得到這寶石,便放逐了諾尼烏斯。不過諾尼烏斯的頑固也毫不遜色,即使被放逐,也要緊攥著這寶石。就連野生的獸類在危險迫近之時,也會主動舍棄身體的一部分,以保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