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夜】 鬼一口 [9](第5/11頁)

“在我們的文化裏鬼和幽靈完全不同呢。”

“這樣看來,鬼的屬性非常分散,又是神明又是妖怪又是幽靈,幾乎可以歸類到每種類別嘛。鬼沒有實體,與基督教的惡魔不同,不一定是與神敵對者,也不是單純的邪惡,那麽鬼究竟是什麽?單純只是如漫畫或商標之類的恐怖怪物嗎?”

“這個嘛——”店主露出有點哭笑不得的表情。不久,他啪地一聲擊掌說:“我們不是常說——‘化作鬼心腸’嗎?這句話指要人變得冷酷,貫徹意志。”

“的確有這種說法。意思要人舍棄慈悲之心,變成像鬼一樣殘忍。抹煞情感,有如鐵石——”

“不,我認為不是。”

“咦?有什麽不同嗎?”

“你想,‘化作鬼心腸’之後做的是什麽?通常都是好事吧,很少人用‘化作鬼心腸’來形容壞事啊。”

這麽說來倒是如此。

“因為做壞事的人本來就跟鬼差不多了。”

“所以沒有必要變成鬼……那麽,這句話究竟——”

“這句話通常用在形容為了成就某種大義而割舍個人執著,或者為了貫徹正道而斷絕情誼等等。‘化作鬼心腸’並非形容冷酷、殘忍或毒辣的心情,而是破除迷惘,實行平常辦不到的事情之意。”

鈴木點頭同意。

熏紫亭接著說:

“所以啊,不管是死是活,有角沒角,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那麽?……”

“所謂的鬼,追根究底,就是能做出常人難為之事的超人,難道不是?”

“常人——難為之事?例如什麽事?”

“我所說的並非神通力、天眼通或飛天之術等有如魔法般的能力。這些事一般人的確辦不到,而且不管怎麽痛下決心也絕對辦不到、不可能達成。我所指的是——全心全意去做能完成,但平常絕對不會做的事;實際上辦得到,但一般人無法達成的事。而鬼,就是能夠輕松自在地、毫無所懼地辦到這些事情的怪物。”

“所以重點就是——有志竟成?”

“沒錯,這很重要。”店主說。

“能行人類絕對辦不到的奇跡、祥瑞的是神佛;透過修行獲得法力、魔力的是仙人或修行者;至於超乎人類理解範圍、能精怪幻化的,就是妖怪。只要是器物、禽獸變化而成的都是妖怪,而不是鬼。鬼——我們所熟知的鬼,跟這些都不相同。鬼能達成人類能實行卻難以辦到的事情。只要能毫不猶豫地達成這種事情的狀態就可稱為鬼。例如幽靈,只是喊著‘我好恨……’的話僅是普通的幽靈,若會作祟的那就是鬼了。這在——”

“這在活人身上,也是相同道理——是嗎?”

“是的。即使在活人身上,也是相同道理。而角就是為了清楚明白地表現這種狀態的記號。有時我們將江洋大盜、十惡不赦的壞蛋叫做鬼,因為他們行徑殘忍,違反法律打破戒律,做出世人難容之事。”熏紫亭說。

“這些事並非不可能辦到,只要有心,就辦得到。”他作出如此結論。

——雖辦得到。

——卻非常人所能為。

“那麽罪犯都是鬼啰?”

“不對不對,並非如此。”店主大大地揮著手。

“不能將所有的罪犯混為一談哪。犯罪者指的是違反現行法律的人,但狀況可說是形形色色。有人苦惱許久才痛下決心犯罪,也有人因過失而犯下罪行。比如殺人,若能毫不猶豫地殺人,那就真的是鬼了。但假如有一絲絲迷惘,或殺了人之後才後悔的,這仍然是人。只有毫無所感地殺人者才是鬼呢。”

“啊,原來如此。”

——毫不猶豫地……

——毫無所感地……

“故事中的鬼不都會吃人嗎?”

——會被吃了。

“吃人並非是辦不到的行為。即便是人,肉身說穿了跟牛馬亦無不同。不像河豚肉有毒吃不得,也不像木石銅鐵無法下咽,總之當做食材是沒問題的。只是古今東西的文明國度裏幾乎沒有人吃人肉,吃人肉被視為一種禁忌而遭到禁止,一般人絕不可能去吃人肉的。”店主說:

“綜觀世界各國,有些地區依然保有吃人習俗。不過這些習俗多半是一種宗教性的儀式,絕對不是隨隨便便抓個人就吃了。某些三流的報刊雜志還會加油添醋地報道這些吃人習俗,將當地居民形容得仿佛吃人惡鬼一般。但他們畢竟不是安達原的鬼婆 [25]呀,哪有可能隨便就抓個旅行者來吃啊。要吃也不是當做食物來吃,而是為了對死者表示敬意才吃的。我國不是有些地區還留有吃骨頭的習俗嗎?這兩者在精神意義上是相通的。再者,不是因宗教而吃人的地方,多半也存有許多禁忌,例如不能吃同族人,等等。”

“吃人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