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蜉蝣的徹悟(第4/4頁)

何陽突然哧地笑了,他有些歉意地捂住嘴。

“你們現在倒是笑得出來。可當時參會的相關專家學者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按理說,美國人的研究方法並沒有高明到哪裏去,但是,為什麽第一個想到這一點的是人家而不是我們?為什麽人家能從我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地方發現新東西開辟新領域?一句話:為什麽人家能創新而我們卻欠缺這樣的能力?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後來這家研究所成立時,院裏為了讓大家牢記教訓,就起了現在這個名字。”

“想不到裏面還有這麽復雜的故事。”杜原收回心神,“是這樣,我們來主要是想和你談談江哲心的事。”

“哦。”俞康顯得有些意外,“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啊。當初回國後,上級還專門讓我寫了份匯報材料。怎麽,他現在又出了什麽事嗎?”

“這倒沒有。”杜原搖搖頭,“準確地說,我也不知道江哲心的近況。只是,當初你是最後一位同他在正常情況下交流的人,我們想聽聽你的一些看法。隨便哪方面的都可以。”

“江哲心……”俞康念叨了一聲,目光變得有些飄忽,“那時我在外交部工作,是外交部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的助理,參與過多次國際氣候問題談判會議。”

杜原心中一動,“這麽說,你應該是氣象專業出身吧,怎麽……”

俞康淡淡笑了笑,“從哥本哈根回來不久,大約2010年吧,我離開了外交部,繼續求學,是能源專業,結果發現這個領域似乎更適合我。”俞康的語氣裏不自覺地帶上了一絲傲氣,“要不然,我也不會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

杜原下意識地點點頭,看來俞康和自己的經歷倒有幾分相似,“你寫的匯報材料我都看過,包括當時的談話錄音。我想問個問題:你怎麽評價江哲心?”

俞康有點兒為難地蹙了下眉頭,“就專業而言,當年江哲心是我的前輩,但我同他一個在外交部,一個在發改委,產生交集只能是一起參加國際氣候會議的時候。我和他單獨相處的時候其實很少,準確點兒說就只有最後的那一次。不過有一點,盡管至今我也不知道江哲心當年究竟由於什麽原因被審查,但是,我覺得他是一位……有信仰的人。”俞康盯著杜原,“這一點我不會看錯的。你問我對江哲心的評價,老實說,我覺得自己沒有什麽資格對他做出評價,我只能說一些相關的內心感觸吧。他因為擁有的信仰而做出了某種選擇,不惜拋棄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所以,盡管我不知道他到底做過什麽事情,但這麽多年以來,我對他一直懷有敬意。”

杜原心中微微一震,他能看出俞康提起江哲心時那種發自內心的敬重。江哲心躺在病床上的面容浮現在杜原眼前,現在他才知道由這副瘦弱的身軀所支撐著的靈魂具有多麽強大的內在力量,竟然讓所有與之接觸的人都不可避免受到了影響,其中一些人的命運甚至因其而徹底改變,從韋潔如、俞康、冷淮……到自己,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