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蜉蝣的徹悟(第3/4頁)

杜原沉默著,他還沒有從刹那間的徹悟中回過神來。這一刻,身邊的一切似乎變得如此遙遠而渺小,曾經堅如磐石的世界也變得不那麽真實。地球自轉一周晝夜更替是為一天;天空中月相循環一次是為一月;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帶來四季輪回,謂之一年。人類花了幾十億年,從一鍋海洋菌湯裏起步,終於登上進化之巔。其間,對時間奧秘的探索從未停歇過。而直到現在,人類才終於意識到,在能被簡單感知的日月年的表象之上,在至深至遠的天穹之上,竟然還藏匿著更高的時間準則。那就是天年——銀河之年!

冷淮看著這一幕,過了差不多兩分鐘,他想起一件事,拿起電話,撥通一個號碼,“是的,我是。請轉告南京、廣州還有成都的同志,他們的工作可以停止了。是的,另外三位候選者可以離開了,但請務必向他們交代好保密紀律。是的,是這個意思……對的,就是剛才,我們找到拂石了。”

“我們都覺得你沒有什麽必要到這裏來。”何陽保持著快人快語的風格。

“我覺得有必要。”杜原推開車門下車,“俞康是在哥本哈根回程飛機上同江哲心最後長談的人。再說我又沒要你跟著來,要不你回去吧。說實話,身邊老跟著個帶槍的,我很不習慣呢。”杜原說著話,瞄了眼何陽後腰上鼓起的家夥。

何陽抱怨道:“你還說。知不知道,你上次帶著我到地質所去調查之前居然沒經過請示,害得我都挨了批評。幸好沒出什麽事,以後你不能那樣了。”

“據我所知,回國後江哲心一直比較消極抗拒,我看過你們提供給我的審訊材料,沒多少價值。”杜原說著話,擡頭望了眼前面建築頂上的幾個字:熊貓新能源研究所。

“問題是冷淮同志說了,你已經憑借自己的力量領悟到了真相,再走這一趟的意義就不大了。”

杜原沒有搭話,徑直進了大門。何陽忙不叠地跟上。

因為之前接到了電話預約,俞康在辦公室裏正等著他們,他現在的身份是這裏的所長。

開門的一瞬間,俞康稍稍愣了一下。杜原有些不解,“我是杜原,俞所長我們見過面嗎?”

“應該沒有。”俞康歉意地笑笑,“預約電話裏說得很簡單,我還以為來的是一位老專家,想不到你還這麽年輕。”

“不年輕了,四十多奔五十的人啦。”杜原解嘲道。

何陽亮了亮手裏的證件,習慣性地掃視了一遍四周後,坐在杜原身邊。

“院裏面打電話通知我們全面配合你的工作,其他也沒多說。”俞康給兩人遞上茶水。

“中科院在全國有好幾個能源研究所吧,你們好像是最晚成立的,也沒幾年的時間。”杜原開口道,“不過為什麽叫熊貓新能源研究所啊?這名字有點兒怪。”

“哦,這件事兒知道內情的人還真不多。名字是幾年前國家總理親自拍板定下的。”俞康的神色嚴肅起來,“說起來這裏面還有一層勉勵大家知恥後勇的意思。”

“怎麽講?”杜原不禁來了興趣。一旁的何陽也豎起了耳朵。

“你們應該知道我們這個所是研究新能源的,也就是區別於傳統能源的各種非常規能源。而能源所名字的來源則是跟多年前發生在能源研究界的一件往事有關。當時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阿什莉教授和她所領導的團隊通過長期研究,找到了迄今為止最為高效的植物纖維分解細菌群落,為人類的能源利用開辟了新的途徑。而他們研究的對象是中國贈送給田納西州孟菲斯動物園的兩只大熊貓。他們之所以選擇研究大熊貓,是因為熊貓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物種。曾經的大熊貓是食肉的,而後來經過演化,現在它們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都是竹子,但它們的牙齒和消化道形態還保持著原樣,所以在生物學上熊貓仍然被歸為食肉目。我們都知道,草食動物是依靠消化道內的細菌群落分解植物纖維獲得能量,所以草食動物總是有著很長的消化道,遠遠超過肉食動物。而唯有大熊貓是個例外,因為極其特殊的食物進化史,它的消化道非常短。所以為了獲得足夠能量,唯一的辦法就是它體內的細菌必須具有極為高效的分解效率。循著這個思路,美國人憑著他們僅有的兩只大熊貓做出了震驚世界的發現。”

杜原和何陽對望了一眼,仿佛明白了什麽。

“消息傳到國內,一般人也許覺得這就是個普通的科技新聞。可是,對於當時從事相關能源研究的中國科學家來說,這消息絕對不啻巨大的恥辱。”俞康接著說,“當時的國家總理曾在後來的某次會議中專門談到此事。他說,一提起落後,我們的人總能找出像模像樣的各種理由,說得頭頭是道,什麽資金不足啊人員流失啊。那這一次,我們還能找出什麽理由?!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數量的大熊貓,守著可說是得天獨厚甚至可說是舉世唯一的最好條件,研究出了什麽來?就研究出了如何讓熊貓喜歡交配、多下幾個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