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銀河系支架(第4/6頁)

在一段超越極限的飛馳之後,杜原停了下來。他平息了一下心情,四下環視。語音導航告訴他,現在的位置處於銀道面之上三千光年,距銀心大約三萬光年。從這裏望向銀河的中心,可以俯瞰到太陽系所在的獵戶座旋臂的大部分。獵戶座旋臂只是一條次級旋臂,夾在規模更加巨大的半人馬座旋臂和英仙座旋臂兩條主旋臂之間。從這個位置隔著上萬光年的距離望去,獵戶座旋臂閃動著淡淡輝光,就像一條在宇宙大平原上蜿蜒流淌的大河……面對此情此景,杜原恍然覺得現在的自己就像一粒細沙,耗費四十億年時間拼盡心智終於掙紮上岸,平生第一次目睹五千裏恒河的壯麗不凡……

在這個方位也能看到獵戶座塵雲,但與之前不同之處在於,現在的獵戶座塵雲不再是霧靄,而是真的成了一團雲。除了規模擴大了億萬倍以及渲染出的橙色之外,眼前的獵戶座塵雲同人們平時見慣的雲朵似乎也沒有多少差別。雲團散漫地舒卷著,主體部分的質量超過十萬個太陽系的總和。在它的下方,一串稀落的小規模塵雲從主體周圍分離出來,延伸到數百光年之外,就像是一只宇宙巨筆本來只打算在空間中描繪一朵雲,但卻不小心灑出了一連串橙色的顏料。順著這串顏料濺落的方向望過去,突然膨脹的一串塵雲將杜原的目光引向一處更加宏大的存在……

二疊紀塵雲的質量是太陽系的三十萬倍,最大直徑超過四千光年。對人類這種通常身高不超過兩米的生物體來說,面對這兩個數字很容易產生荒謬之感。誰也無法知道造物主為何要將三十萬個太陽系細細地碾碎,均勻撒布在這麽廣大的一片區域裏,而這片區域又恰恰位於一顆生命星球的必經軌道上。二疊紀塵雲整體在太陽運動方向上的跨度達到三千光年,其中相對濃密的區域跨度超過兩千光年。由於太陽系與二疊紀塵雲在銀河系內的運動方向基本相同,因此兩者之間的相對速度並不大,平均只有每秒一百多公裏,這就導致太陽系受困於二疊紀塵雲的時間將變得極其漫長。粗略計算的結果是太陽系穿越二疊紀塵雲濃密區域大約需要三千五百萬至四千萬年。

在地球歷史上,二疊紀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於距今約二點九五億年前,延至距今二點五億年前,總歷時大約四千五百萬年。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太陽系在二疊紀時也曾經穿越過一片大塵雲。不過,現在的二疊紀塵雲只是一個代稱,由於相對運動的關系,嚴格說來,它並不是太陽系在二疊紀時穿越的那片塵雲。但根據測算,現在的這片塵雲在規模上不亞於二疊紀的那次。同時,由於又經歷了近三億年的引力作用,當前這片塵雲的平均密度甚至還要更高一些,而根據“拂石猜想”的推論,這個差異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

杜原稍稍轉了一個角度,在那個方向上,太陽帶著一群小到看不見的隨從正處在橙色汪洋的邊緣地帶,就像是某個頑劣的孩子在沙灘上隨手堆砌出來的幾塊小零碎。億萬年來,一些恒星在塵雲中凝聚誕生,而另一些恒星則在威力難以想象的超級爆炸中復歸塵土。塵雲既是孕育星辰的子宮,也是星辰最後葬身的墓園。而在“拂石猜想”的表述裏,獵戶座塵雲和二疊紀塵雲並不是獨立的個體,如果能站得更遠一些,如果能從更高的地方觀測,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隸屬於銀河系中一個更加宏大也更加不可思議的存在:天年。

天年的概念在“拂石猜想”裏有著復雜的內涵,至少包含了三層含義。首先,它是指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核心公轉一周的時間。與地球等行星繞日公轉時的簡單狀態不同,由於引力關系處於不斷變化中,太陽系公轉的路徑非常復雜,在途中的不同時刻,不僅其速度隨時變化,其在銀河赤道面上的相對位置也存在波動。因此,天年的時間長度並不存在絕對精確的數值,而是在二億五千萬到三億年之間浮動。其次,在“拂石猜想”裏,天年也是圍繞在距離銀河系中心兩到三萬光年位置上的那條超級塵雲帶的名字。除了部分超新星爆發後的殘留物質,天年塵雲的主體實際上是一百三十億年前形成銀河系的那團原初塵雲最後的遺跡。這種情形有些類似於太陽系裏的奧爾特彗星雲。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奧爾特彗星雲是五十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塵雲的殘余物質,至今仍包圍在太陽系外圍。最後,天年也是特指地球人類即將面臨的一道艱難的關口,就像中國古人所說的“年關”。同地球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一樣,太陽系的公轉軌道也呈現為橢圓形,也就是說,也有所謂近銀心點與遠銀心點之分。所以,盡管天年塵雲規模宏大,貫穿了整個銀河系,但實際上,由於太陽系遠離銀河中心達三萬光年,所以多數時間並不與之遭逢,只偶爾從天年塵雲一些離散的小塊局部中穿過。但在每二億五千萬年至三億年一次的近銀心點附近,情況則發生了劇變,太陽系在這裏將與天年的主體部分狹路相逢。這也就是為什麽地質學上幾次烈度最高的大冰期,其間隔時間基本都在二點五億到三億年之間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