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類和錯誤(第4/7頁)

“哦,這就像我們常說的失敗乃成功之母吧。但是,你說的沒有錯誤的人又指的是誰?”

“約瑟夫·維薩裏昂諾維奇·斯大林。”伊萬的聲音冷酷。

“這是什麽意思?他從小到大就沒出過錯?”

伊萬搖搖頭,“我說的是另一件事。你知道集體農莊吧?現在可以肯定,斯大林推行集體農莊的初衷是建設繁榮富強的新蘇聯,這個出發點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只是,他本人以及同時代的所有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會是一條死路……你為什麽這樣看著我?”

“你剛才說那是一條死路,這讓我不太容易接受,你知道,我從小受的教育不是這樣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在這方面我受的教育同你差不多吧。不過我也不想照搬那些西方人的說辭,既然我們都是技術人員,就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討論。”

“我們的方式?你指什麽?”

“你認可遺傳和變異的理論吧?”

“當然了,這是公論。東西方對進化論都是認同的,它被恩格斯譽為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在那時候的蘇聯,人們認為可以通過完善的教育,甚至通過某種高明的科技剔除掉個體的私欲,這樣就能擁有無數忠誠善良、樂於奉獻的標準個體,就能建立起人類有史以來最理想的世界。在那樣的社會裏,每個人就像是機體裏的一個細胞,因為整體生而生,因為整體死而死。通過血管和神經,每個細胞分享整體得到的營養以及快樂,當然,也分享整體的痛苦。他們永遠忠誠,永遠不會背叛,那是一幅多麽美妙的圖景啊。”

孔青雲不由自主地點頭,“好像是有這種觀點。”

“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我是說如果——這個無比美好的社會當中的某一個體因為某種原因,比如說偶然突變吧,產生了一點兒私心,就很少的一丁點兒——畢竟從數學上可以證明,只要生物體內DNA的復制次數足夠多,偶爾的復制錯誤或者說是變異將必然出現。而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在數學上獲得證明的東西是不容置疑的。因為變異,這個個體變得與其他人稍有不同。比如說,相對於他所做出的貢獻而言,他向社會申請報酬時會變得更貪婪一些。而其他人因為無私,根本不能覺察到該個體的貪婪行為。結果,這樣的行為將使他獲得某種生存優勢。最初的優勢可能非常小,但通過繁殖的選擇累積,這種優勢將擴大。通過計算機上的數學模型來模擬,如果把時間加快,這個過程在屏幕上看起來堪比鏈式反應。實際上它和鏈式反應本來就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正反饋效應。在物理學上,正反饋過程只會導致一種結果。”

“什麽結果?”

“爆炸,直至資源耗盡。在這個模型裏,原來的無私奉獻者成了資源和犧牲品,它們將被很快消耗殆盡,最後只剩下一堆貪婪的利己者。這就是結果。”

“你的意思是,人人奉獻的集體農莊式理想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嚴格說有一種模式支持了那種社會形態的存在。”

“那是一種……什麽樣的社會?”孔青雲不明白問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為什麽竟然有些害怕。

“在這種模式裏只允許唯一個體擁有繁殖的權力,也就是說,變異被消滅了,在自然界中表現為蜂群和蟻群,而在人類社會中,表現為帝王的後宮,除了帝王自己就只有嬪妃和太監,也就是所謂的閹奴模式。但很顯然,帝王的後宮並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類社會。”

孔青雲下意識地將牙簽放到一塊礫石上,輕輕松開手,牙簽直立了半秒鐘後倒下了。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強制推行的集體農莊導致至少幾百萬人餓死,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烏克蘭——那是我妻子的家鄉。但是因為那個沒有錯誤的人,這個災難被遮蓋了。當時訪問蘇聯的英國劇作家蕭伯納發表聲明說蘇聯發生饑荒的消息是謠言,他並不是在撒謊,他根據的是自己親眼見到的景象,但他看見的全部都是精心準備的表演。為了掩蓋蘇聯發生嚴重饑荒的事實,斯大林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決策。”

“什麽措施?”孔青雲打了個冷戰。

“蘇聯在人口死亡最多的1933年仍然大量出口糧食。這個措施很殘酷,但非常有效。歐洲人享用著從蘇聯廉價進口的糧食,他們完全不知道蘇聯發生的大饑荒,也不知道自己嘴裏咀嚼著的是幾百萬蘇聯人的生命。當有人對他們說出真相時,他們都嗤之以鼻,因為他們不相信世上有人會做出這種事情。”

孔青雲沉默了。

“不過,雖然外界對內幕所知甚少,但蘇聯國內高層對此都心知肚明。結果導致斯大林的威信一落千丈。他感受到了這種……暗潮,也就是說,在當時蘇聯的最高領導層當中,隱隱有一種清算這種錯誤的暗潮。但是……他們都忘記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