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藍色藥丸?紅色藥丸?(第5/7頁)

當我們著手學習如何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我們需要使用事實信息的記憶——我們要想清楚所有步驟,這需要花些時間。這也是我們剛開始學習開車或者彈鋼琴的時候,會感覺到困難的原因。我們要理智地選擇如何一步一步地行動。一段時間之後,這些能力會被逐漸儲存在大腦皮層裏。過程性記憶不需要有意識地控制,神經系統和行為自動關聯在一起,根本不需要深思熟慮。

比如,拿我自己來說,打字就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如果我想打字母C,我就會下意識地把它打出來,根本不用看鍵盤。我只知道我想打字母C,然後就打出了字母C。但是,如果你突然問我字母C在鍵盤的哪個位置,我很可能答不出來。我從沒接受過標準的打字訓練,完全是自學成才,而且我也不認為我認真地記過鍵盤上字母的排列。(我知道最上面一列字母是QWERTYUIOP,僅此而已。)我想到字母C,然後就打出來了。過程性記憶不需要有意識的“陳述性”信息,就能完成打字的任務。

能完成任務確實很不錯,但是通過某種方法提取經驗信息,比如駕駛直升機的方法,然後把經驗像《黑客帝國》裏那樣植入某個人的頭腦,這是很不現實的。這不僅是因為程序員需要定位大腦裏所有有關“駕駛直升機的方法”的信息,而且他需要把如何分析儀表盤等事實信息組合在一起,還要有類似於駕駛員的直覺反應的過程性信息。所有這一切都很難實現。

當然,我們現在離上述目標還差得很遠。我們在《黑客帝國》裏看到的技術或者《玩偶特工》裏的大腦上傳技術現在都遙不可及。但是,在過去的很多年裏,出現了許多有關《生命之星》中“加速學習”的嘗試。而且很有可能的是,布萊什設想的技術其實是基於當時被認為可能有效的無意識狀態學習法,也被稱作睡眠教學法或者睡眠學習法。但很遺憾,在現實世界中,相關的嘗試都不切實際。

產生這種設想的原因是,睡眠其實是某種催眠狀態,大腦在此時比較容易接收信息。(被人忽略的事實是,即便這個被過分簡化的說法是正確的,也沒有證據顯示催眠可以幫助人們長時間地記住信息。)所以曾經有這樣的設想:想要幫助人們長時間地記住信息,可以在某人處於睡眠狀態的時候,對他反復講述信息,或者更實際些,把一個復讀機放在睡眠者的枕頭下面反復播放信息。

這個想法(一系列基於此的產品已經面市,包括智能手機上的一些應用)似乎僅僅是基於假想理論,並沒有經過實驗驗證。相關實驗在1956年證實,鞏固記憶只在腦電圖儀器能接收到阿爾法腦波的時候才會實現,也就是參與實驗的人處於清醒狀態時。事實上,他們不過是記住了在清醒時聽到的信息,而且只聽過一次的信息很難被長時間記住。

科幻作品中的睡眠學習機很難在現實中實現,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通過睡眠鞏固記憶。你在睡眠中確實不能學習新知識,但是整理和鞏固前一天學的內容,並把知識變成長期記憶,這完全有可能。我們已經知道,當人在睡眠狀態中時,最容易產生刺激作用的是氣味。實驗表明,如果在學習中某人體驗到了某種與眾不同的氣味,並且在當天晚上睡覺時也沉浸在這種氣味中,那麽第二天早上他會更容易回想起學習的內容。大腦掃描顯示,指導信息儲存到腦部其他位置的海馬體展現了更好的連接狀態——氣味似乎有助於鞏固記憶。

在學習過程中播放音樂,並在夜晚睡覺時重復播放該音樂,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有的實驗使用的方法與科幻作品中的方法較為類似,即對大腦進行外源性電刺激,來擴大鞏固記憶的腦波活動。有證據表明,這確實可以增強記憶的儲存效果。這個實驗的早期版本和科幻作品中的描述有很大不同,但看起來我們確實可以通過睡眠來強化記憶的存儲。

除了操控記憶,《黑客帝國》裏的“真實”世界還用過一個更加簡單的技術,就是電磁脈沖。當來勢洶洶、像水母一樣的機器人向人類控制的飛船靠近的時候,人類用電磁脈沖來摧毀逼近的機器人,巨大的電磁波讓機器人的電路著火損毀。(因為相同的脈沖也會讓飛船著火,為了讓劇情更加合理,所以飛船在用電磁脈沖之前必須關掉電磁設備。事實上,不論飛船是否關閉電磁設備,飛船的線路都有可能著火,但這只是一個故事而已。)電磁脈沖理論實際上很簡單,自然界的電磁脈沖也會產生相同的結果,比如閃電會引起電線著火。

閃電是一種超大規模的放電現象。閃電的威力是驚人的,一個100瓦的燈泡每秒鐘要消耗100焦耳的能量。一次普通的閃電大概能攜帶超過5 000億焦耳的能量,也就是一個中等規模電站一秒鐘產生的所有能量,並在極短的時間裏釋放出來。放電產生的能量,讓空氣分子進入瘋狂的活動狀態。閃電周邊的溫度可能會達到2萬—3萬開氏度[4],遠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急速的升溫會使空氣的體積迅速膨脹,從而產生了我們聽到的巨大雷聲。雷聲其實是被閃電彈到一邊的空氣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