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隱形技術(第2/4頁)

科普作家菲利普·鮑爾認為,魔法書裏描繪的那種冗長的隱形配方,通常包括基本上無法獲得的物品,以及月球和地球準確的相對位置,這種配方的設計初衷就是不想讓人制作出隱形藥水。鮑爾稱,這和共濟會充滿神秘色彩的儀式並無差別,復雜的儀式過程常常讓人望而卻步。如果能確保書中的藥水制作過程復雜到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程度,在買書的人做不出來藥水而要求退還書款的時候,賣書的人便有了合適的托詞。比如,儀式沒有在午夜零點準時舉行,使用的貓的品種不對,等等。

在自然界中,隱形是常見的保護措施,而不是惡作劇的手段。顯然,捕食者需要悄悄地靠近獵物,同時利用周圍的環境隱藏自己。比如,老虎匍匐在長莖的草叢中,活板門蛛藏在土壤表層、植物葉子或蜘蛛絲下面。和隱藏的捕食者相似的例子也普遍存在於科幻作品中,外星人常常以捕食者的心態審視人類,比如奇幻恐怖系列電影《鐵血戰士》(Predator)中的外星人。對很多人來說,看不見的恐懼比看得見的恐懼更加可怕。但是在自然界中,和捕食者相比,獵物更善於隱藏自己,讓自己和周圍環境融合在一起。

也許自然界中最耳熟能詳的有關保護色的例子就是變色龍了,但其實這種怪模怪樣的蜥蜴並不善於偽裝。有些(並不是全部)種類的變色龍的皮膚上有一種特殊的色素細胞,內含若幹層色素。這些色素要麽在皮膚表面均勻分布,要麽聚集在一起,以此改變“皮膚像素”的顏色。變色龍對皮膚色素的調控能力有限,而且色素的主要功能不是隱形,而是適應溫度(在冷的時候,皮膚顏色變深;在熱的時候,皮膚顏色變淺)。皮膚顏色也是變色龍和其他同伴交流的一種信號。

大多數動物都會用比變色龍簡單的方法隱藏自己。如果獵物身上的花紋可以幫助其融入周圍的環境,這個獵物就更容易存活下來。在進化的壓力下,有這些花紋的獵物更容易生存、繁衍。關於這個理論的一個絕佳例子是椒花蛾花紋的進化。一開始,普通椒花蛾翅膀上的花紋和苔蘚覆蓋的樹皮樣子十分相似,當椒花蛾趴在樹上一動也不動的時候,它幾乎很難被捕獵者發現。(相似的偽裝在其他環境中幾乎沒什麽用,這樣的椒花蛾趴在紅磚頭或者綠樹葉上反而會變得異常醒目。)

工業革命制造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空氣汙染,樹皮上的苔蘚大部分都被汙染物殺死而露出了深色的樹皮,這些深色的樹皮又被沉積在上面的汙染物弄得更黑。結果是,在10年中,深色的椒花蛾因為不易被捕獵者發現而在自然選擇中存活了下來。但事情再一次發生了變化。在深色椒花蛾生活的重工業區,清潔空氣法規的出台使空氣質量有所好轉。樹皮的顏色又變淺了,淺色的椒花蛾成為主流,因為淺色的椒花蛾趴在淺色的樹皮上更不容易被發現。

這個“工業黑變病”是進化論的絕佳證據。不僅是椒花蛾,還有很多其他動物在使用類似的保護色機制。但是,動物的這種保護色機制和戰船、士兵、武器的保護色機制面臨相同的問題。比如,斑馬和長頸鹿的花紋有助於其隱藏在光影斑駁、茂密的叢林中,但在廣袤的平原上則變得非常顯眼。同理,有利於在沙漠中隱藏的車身噴漆,在綠草如茵的地方則毫無用處。和某個特殊環境相匹配的紋路,在另一些環境中則沒那麽大的用處。因此,那些想實現隱形的人,不得不考慮一些更主動的方法。

在《星際迷航》系列中,隱形概念首次出現在1966年的“恐怖平衡”(《星際迷航:原初系列》第一季第14集)這一集裏。這集是在向一個經典題材致敬,那就是潛艇。羅慕倫人使用隱形設備(這個名字在幾年後才正式出現,當時柯克艦長接到任務,要去偷一台隱形設備)來隱藏他們的猛禽型星艦。雖然該設備後來為克林貢人所用,但星際聯邦曾認為使用隱形技術是一種欺騙行為,當然偷取這個隱形設備更是違法的。編劇吉恩·羅登貝瑞曾做出冠冕堂皇的決定:“我們的英雄不會躲在暗處。”但實際上,這個設定只是為了讓故事的主線更順暢。如果所有的艦船都具備隱形能力,電影的情節發展就會變得很困難。

電影並沒有對隱形技術的原理做過多的解釋,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激勵很多人在現實世界中建造隱形護盾。在現階段,現實中的隱形技術更像自然界的偽裝術,而不是科幻作品中的隱形概念。《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中的燈光閃爍的外星人飛船或許算得上早期科幻作品中的隱形術,但這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而非偽裝。軍事領域的隱形技術其實只應用了最簡單的物理概念,即減少飛機或者車輛表面反射的光或聲音,使它們看起來比實際小很多。如果說迷彩等軍事偽裝是借鑒了動物身上的花紋,真正的隱形技術的靈感則是來自比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