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明天的100億個可能(第3/3頁)

如果這個作品中的技術飛躍是本章之前提到的那些,比如超光速、即時通信、反重力等,那麽,即便使用了本書沒有討論過的新奇方法,這些技術也很可能永遠不會成真。但正是這些技術的存在,才使科幻作品的故事架構更加堅實。

如果你看一本近幾年出版的科幻作品,你就會發現書裏有好多要素都和20世紀40年代的科幻作品大同小異。比如英國作家伊恩·班克斯的“文明”系列。在《腓尼基啟示錄》(Consider Phlebas)和《遊戲玩家》(The Player of Games)中,班克斯暢想出未來星球和文明的一整套體系。他的寫作風格(對於故事主線一絲不苟地追求細節,如果你喜歡這種手法)完全超越了20世紀40年代的太空歌劇,但班克斯筆下的未來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他的故事裏也有智能設備、巨型的超光速宇宙飛船、可以自由轉換性別的角色,以及擁有中世紀價值觀的戰士等。

在21世紀,科幻作家有機會了解最前沿的科學和技術。現在的科幻作家再也不會犯三四十年前科幻作家犯下的錯誤,那時候的一些作家甚至不了解計算機和電話的原理。但是,現代作家難免也會犯下許多在三四十年後被認清的錯誤。現在已經有許多新科技都可以被科幻作家用於新的創作,比如有無限可能的量子糾纏或者可以實現電氣革命的室溫超導體。

本書(英文版)出版前的幾個月恰恰是科幻“未來史”中最著名的日期之一——2015年10月21日。1985年《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首次登上大銀幕的時候,馬蒂·麥佛萊乘坐布朗博士用德羅寧跑車改裝而成的時光機,來到了30年後的這一天。1985年版的《回到未來》只是短暫地訪問了2015年,而《回到未來2》和《回到未來3》則側重描寫未來。這個系列的電影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即透過科幻作品看未來,有對也有錯。

《回到未來2》和《回到未來3》中最著名的未來技術是能在空中飄浮的滑板——懸浮滑板。電影中馬蒂使用的那種滑板可能永遠不會成為現實,盡管在2014年10月,Kickstarter(美國創意眾籌公司)的網站上展示過一款懸浮滑板。位於加利福尼亞的創業公司Arx Pax推出了一款Hendo懸浮滑板,使用了磁懸浮技術,這意味著Hendo懸浮滑板只能在非鐵的金屬(比如銅和鋁)上方使用。所以在出現金屬人行道之前,我們不太可能會看見兒童們像電影中那樣玩懸浮滑板。

《回到未來》系列電影中還有其他因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信息技術。(也許是因為我實在不會玩滑板。)其中有些信息技術非常落伍,在馬蒂的未來生活裏,他們還在用激光唱片(你還記得它們嗎?)來存儲信息。但在這部電影裏,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和日常生活的結合非常完美。比如,馬蒂用平板電腦簽署文件(和現在的平板電腦比雖然有些古板,但是和蘋果平板電腦比較類似);在另一個場景中,未來的家庭在餐桌周圍就座,用便攜的通信設備就能和其他沒到場的朋友交流(電影中的通信設備是玻璃,而非智能手機,但效果是一樣的)。

電影中的2015年和現實既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最有意思的則是新科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比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場景。好的科幻作品會繼續引發我們思考新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它們在未來對人類生活體驗的改變。科幻作品讓我們有機會去思考明天的100億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