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三章 征服雪峰

假如不是麥克納布斯少校,換成其他任何人,即使從這小屋旁經過一百次,哪怕就是從屋頂上踏過去也不會覺得它是個小屋。大雪將它覆蓋得嚴嚴實實,周圍有一堆亂石圍著,那小屋只不過稍凸出雪地一點點,幾乎看不出來。小屋被埋在雪裏了,非扒開不可。威爾遜和穆拉第拼命地扒了半小時,才把那小屋的入口扒開。大夥兒趕忙都擠了進去,欣喜地縮成一團。

他們發現這就是印第安人搭的那種茅舍(casucha),是用幹泥磚(adobes)建造起來的。這種茅舍呈四方形,長12英尺,寬12英尺,矗立在玄武巖上,只有一道小門,門口有石頭壘的台階,盡管門比較窄,但每當刮起坦波拉爾風時,颶風、雪花和冰雹就直往茅舍裏鉆。

屋子裏一次性容納10個人沒問題,在雨季,四周的墻壁雖然擋不住雨水,但每年在這個時候可以避一避零下十多度的寒風。屋子裏面還有一個爐灶,煙囪是用泥磚壘起來的。當然壘得歪七倒八,極不嚴實,但生火取暖,抵禦寒氣,還算湊合。

“啊!老天有眼,這兒還有這麽個棲身之地,雖然不是很舒服,但能避避寒、歇歇腳已經很不錯了。”哥尼納凡爵士說。

“怎麽?還嫌不舒服嗎?”巴加內爾接過話說,“這簡直就是一座宮殿啊!只可惜沒有禁衛軍和朝臣罷了。”

“要是爐灶裏能燒一把旺火就更好了,”奧斯丁說,“依我說,大家雖然是餓了,但凍著更是不行,能找到一把柴火比打到一只野味還爽得多。”

“那好,湯姆,我們想辦法找點可以生火的東西吧。”巴加內爾說。

“科迪勒拉山頂哪有可以生火的東西呀!”穆拉第帶著懷疑的口吻說。

“既然屋子裏壘有爐灶,外邊就一定可以找到用來生火的東西。”少校肯定地回答。

“麥克納布斯說得有理,”哥尼納凡爵士說,“你們先安頓一下,準備晚飯,我去找點柴火。”

“我和威爾遜陪您去。”巴加內爾說。

“要我去嗎?”羅伯特爬起來問。

“不!小夥子,你不能去,你得好好休息。別人在你這麽大的時候什麽也不懂,可你已經像個大人了!”哥尼納凡說道。

哥尼納凡、巴加內爾、威爾遜走出了小屋,此時已到傍晚6點。雖然沒有風,但寒氣刺骨。天色轉暗,太陽正以最後的一絲光輝撫摸著高原上的峰巒。巴加內爾看了下氣壓表,零下4度95分。現在的高度為11000英尺,比勃朗峰只低3000多英尺。假如攀登這些山也跟登瑞士阿爾卑斯高峰一樣困難重重的話,那麽,遇上颶風或旋風時,誰也別想爬過這新大陸的屋脊。

哥尼納凡和巴加內爾來到一堆白斑石的高地。左顧右盼,四下觀察,發現他們正處在科迪勒拉山層巒疊嶂的最高峰,這裏長年白雪皚皚,天寒地凍,能見度可達40多英裏。東邊,山坡平緩,不是太陡,可以輕松地走下去。騾隊的雇童打這兒過時,一陣風似的就溜下去了。遠處是一座座石堆,亂石從冰山上脫落下來,在這裏排成了一行行,層層疊疊。夕陽西下,科羅拉多流域已經沉沒在黑幕之中。地面上峰巒疊嶂,連綿起伏,整個安第斯山東麓都籠罩在暮藹之中。西邊,支撐著峰巒的嶙嶙弓形石壁依然沐浴在彩霞的余暉中。一眼望去,巖石和冰山被夕陽塗上了一層霞光,讓人心曠神怡。北邊,峰巒起伏,影影綽綽,仿佛是用顫抖的手握著畫筆畫出的一條朦朧而富有彈性的曲線。但南邊相反,景象瑰麗壯觀,愈近黃昏,愈顯燦爛。放眼朝荒野的托比多河谷望去,可以看到安圖科火山。離那兒兩英裏處就是火山口,像一只碩大無比張著大嘴怒吼的怪獸在怒吼,又宛如《聖經》中描述的長鯨,噴出熾熱的濃煙和奔流不息的褐色火焰。四周的峰巒都仿佛著了火似的,白熱的石雹、暗紅的煙霧、火紅的熔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萬花筒。隨著夕陽的余暉漸漸收斂,火焰不斷加強,閃爍出陣陣耀眼的光芒,射在那一望無際的盆地上,到處布滿了強烈的光環,而太陽這時就像一顆隕星,在天邊的暗影裏緩緩隱匿而下。

巴加內爾和哥尼納凡如癡如醉地看著這一幕天火與地火的壯麗非凡的交鬥。兩位臨時樵夫一時間成了兩名藝術鑒賞家。不過,威爾遜對此興趣不大,他一個勁兒地提醒他們該打柴火了。可此處連一根木柴也別想找到,幸好,在巖石上發現了一些幹枯的苔蘚,而且這種苔蘚還相當豐富,他們便動手采集起來。另外,巖石上還有一種叫做密生牽環花(1)的植物,根莖比較好燒,他們也拔了不少。他們把這些寶貴的燃料拿回小屋,放進爐灶,堆起來點火燒,但是要把這些燃料點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點著了燒不了多久又熄滅了。少校認為是因為空氣太稀薄,氧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