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十五章 巴加內爾的西班牙語(第3/3頁)

他們緊張地趕了一個半鐘頭的路,甩開大步才能跟上那巨人般的塔卡夫。安第斯山這一帶土壤肥沃,風景宜人。到處是綠草茸茸的大牧場,有數十萬只牛羊自由自在地在這裏采食。池塘一個接著一個,溝渠交錯,使得整個平原翠色欲滴。黑頭天鵝在水邊嬉戲,成群的鴕鳥在藤蔓中騰躍。這裏的鳥類品種繁多,成天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分享著水國的風光。有一種斑鳩名叫“南美哀鳩”,羽毛呈淺灰色,帶有白色條紋,十分優雅可愛。它們與一群群黃鶯一起,點綴在樹枝頭,仿佛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野鴿子成群結隊地掠過天空,還有無數的小麻雀,如白冠雀“欽戈拉”,黑頂麻雀“喜格羅”,山麻雀“蒙吉他”,撲扇著小翅膀,互相追逐,漫天是吱吱的叫聲,熱鬧非凡。

巴加內爾一路走來,欣賞不已,贊美之詞滔滔不絕,他幾乎無法找到更多美妙的詞匯描述這兒的美景了。這使那巴塔哥尼亞人有些驚詫。在他看來,鳥在天空飛,天鵝在池中遊,草原上青草萋萋,都是極其自然的事,何足贊嘆!而這位博學的地理學家已陶醉在這美不勝收的大草原之中了。他不嫌路長,還以為才動身不久呢。不知不覺中那些印第安人的帳篷已經出現在眼前了。這些帳篷就紮在山谷的中心。

集市位於兩山包圍的一個葫蘆谷深處。約有30來個遊牧印第安人生活在樹枝搭成的草棚裏,放養著大群的乳牛、羊、公牛和馬。他們從一片草場遊到另一片草場,到處都有豐盛的筵席款待著他們這一大群四條腿的客人。

這些印第安人都是阿勞幹人、皮珍契人和奧卡人的混血種,被稱之為安第斯-秘魯人。橄欖色的皮膚、身材敦實、低額頭、圓臉龐、薄嘴唇、高顴骨、神色冷漠,帶點兒女人氣。總之,他們不是純印第安人種族。這些土著人不想讓外人注意到他們。哥尼納凡對他們也沒有興趣,只是想從他們那兒弄點牲畜,他們的牛、馬就成。

經過塔卡夫的一番交涉,生意很快就談成功了。哥尼納凡買了7匹阿根廷矮馬,鞍轡齊全,買了百來斤幹肉和幾斛大米,以及幾只盛水的皮桶。印第安人頗想讓哥尼納凡以葡萄酒或朗姆酒交換,可惜哥尼納凡沒有酒,他們便接受了20兩黃金,他們對黃金的價值是懂得的。哥尼納凡想再買一匹馬給那巴塔哥尼亞人騎,但他表示沒有必要。

事情辦完後,哥尼納凡與巴加內爾告別了他們所稱的“供貨商”,不到半鐘頭就返回到他們的臨時帳篷。看見他們回來了,大家歡欣鼓舞。哥尼納凡很清楚這不完全是為他的到來而歡呼,更重要的是歡呼他所帶回來的糧食和馬匹。大夥兒已饑腸轆轆,食品到了先飽餐一頓。羅伯特也多少吃了些,他的體力已基本恢復。這一天剩下的時間大家都用來休息和聊天。他們談到了親愛的海倫娜夫人和瑪麗小姐,談到了約翰·蒙格爾斯船長及其船員,也談到了格蘭特——估計他距此不會太遠了。

巴加內爾沒有參與聊天,只是寸步不離地跟著那印第安人。他很興奮,竟然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巴塔哥尼亞人了!真是高興。和他相比,巴加內爾覺得自己簡直成了侏儒人。他覺得塔卡夫可與古羅馬皇帝馬克西明和學者凡·伯羅克所見到的那位剛果黑人相媲美了。他們的身材都在8英尺以上。此外,他還用西班牙語不停地跟這位莊重的塔卡夫交談,後者卻能耐住性子聽他那極不流利的西班牙語。這位地理學家又在學習西班牙語了,不過,這次不是從書本裏學習,是直接用手勢加大聲讀給他聽、學習的,就如同鸚鵡學舌一般。

“以後要是還有人說我的西班牙語語調不準的話,就不能怪我了!”他對少校說,“誰會料到有一天能遇上巴塔哥尼亞人教我西班牙語呢?”

————————————————————

(1) 智利和阿根廷西部大草原的印第安語系。

(2) 卡蒙斯(1524-1580),16世紀葡萄牙大詩人,他的作品代表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文學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著名的史詩《路濟塔尼亞人之歌》。

(3) 據《聖經》創世記第11章記載,當時人類想聯合起來興建一座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