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險 第四章(第2/4頁)

河水很清澈。水手相信在海水還沒有隨著漲潮倒灌進來的時候,河水是清甜可口的。飲水的問題解決了以後,赫伯特就動身去找可以容身的山洞了,可是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到處都是平滑陡峭的石壁,費了好多工夫也沒有找到像樣的地方。

但是,在潮水的沖擊地上面,一大堆巖石在大地的劇烈震動下疊了起來,這種高大的巖石堆造成的可不是普通的巖洞,而是在花崗石產地常見的所謂“石窟”。

鉆進巖石堆以後,潘克洛夫和赫伯特沿著沙路走了很遠。因為陽光可以從石縫照射進來,裏面的光線並不顯得暗,有些石塊像奇跡似地保持著平衡。它的平面圖特別類似印刷體中的“&”字,也就是拉丁文“和”字的縮寫。伴隨著陽光,風也鉆了進來,形成了一般的過堂風,當然,外面的寒氣也跟著風鉆了進來。但是,水手卻認為“石窟”裏是可以居住的,只要用沙石把一部分石縫堵住就可以。這話不假,他們如果想利用它的下面安身,只需要把上面的那個口堵住,把強烈的西風和南風擋在外面就可以。

“孩子,我們有活要幹啦!”潘克洛夫說,“假如我們能夠找到史密斯先生的話,他一定有更好的辦法來利用這座迷宮。”

“我們肯定能找到史密斯先生,潘克洛夫,”赫伯特大聲說,“一定要讓他在回來的時候,發現這裏已經成為了一所像樣的住宅。假如我們要在左邊通道裏生火,那再留個出煙的洞口就可以了。”

“孩子,那並不難,”水手回答,“‘石窟’足夠我們用了。在動手之前,我們首先得去弄些柴禾。風吹進來的時候好像鬼叫似的,我們可以用樹枝來堵塞這些石縫,這樣耳根子會清凈很多。”

赫伯特和潘克洛夫離開“石窟”以後,就從那個拐角轉過去,爬到河的左岸上。一棵枯樹正被湍急的水流沖下來。現在已經可以看得出來,潮水在上漲的時候必定會有力地把它推回很遠。於是水手考慮到在運送較重的東西時恰好可以利用潮水的漲落。

水手和少年在走了一刻鐘以後來到了河流向左彎曲的拐角處。河水在這裏流過一片美麗的森林。這些樹木即便是在秋天依然保持著蒼翠的顏色。在地球上的各個區域,從較冷的北方地區一直到熱帶,到處都有這種松柏科的樹木。散發著一股清香的喜馬拉雅杉被這位少年博物學家認了出來,樅樹夾雜在這些美麗的杉樹中間,它們那濃密而寬闊的傘形樹枝向四周盡量伸展著。在走過深草叢的時候,潘克洛夫踩上了那些枯枝,他的腳下隨即傳來鞭炮一樣的響聲。

“孩子,”潘克洛夫對赫伯特說,“雖然我不能準確叫出這些樹的名字,但是我們或者可以叫它‘柴樹’,它現在是我們最需要的東西。”

潘克洛夫和赫伯特注視著“石窟”

“那我們多弄點兒回去!”赫伯特邊回答,邊去收拾地上的枯枝。

由於地上到處都是枯枝,他們根本不必去折樹上的,收集柴禾的工作幾乎毫不費力。燃料的事情解決了,可是怎樣把這些燃料運到他們的住處呢?這個問題一時難住了他們。這些柴禾都很幹燥,燃燒得肯定很快,所以一定要盡量多搞點回去!就目前兩個人所能帶走的數量,據赫伯特估計,還不夠用。

“孩子,”水手說,“無論什麽事都有解決的辦法,現在我們得想個法子把這些柴禾搬回去。當然,如果我們有一輛大車或者一艘船,這些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我們沒有大車或者船,”赫伯特說,“但是我們有河。”

“是啊!”潘克洛夫說,“我們可以制作個木筏出來,這樣河道就能夠成為我們的自動運輸線。”

“但是,”赫伯特說,“現在我們這運輸線正在漲潮,方向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等到退潮,到時候就沒有問題了,”水手回答,“我們可以先做好木筏,到時候我們可以憑借著河流把燃料運回‘石窟’。”

水手帶著赫伯特,徑直向河邊走去。他們兩個人盡各自的力量把成捆的柴禾搬過去。河畔的草叢裏大概從來沒有人到過,在那裏他們發現了大量的枯枝。堤岸形成了一個小港,那是因為堤岸的一部分突入了河裏,減緩了水勢。潘克洛夫馬上就開始制作木筏了,他和少年就在堤岸的小港上準備了幾根粗壯的木頭,用爬藤將它們綁到一起,一只木筏就這樣造成了。撿來的柴禾被他們堆到了木筏上,如果這些柴禾靠人往回搬,恐怕二十個人也搬不完。工作在一個小時以後就完成了,木筏系在岸邊,一切就緒,只等退潮了。

還有幾個小時才能退潮,潘克洛夫和赫伯特商量好以後,就決定爬到高地上去,看一看周圍更遠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