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險 第十九章(第2/4頁)

計劃擬定好了,一切只等實施了。工兵們一轉眼就變成了制磚工人,磚頭燒好了以後就被搬運到了“花崗石宮”的下邊。史密斯和他的夥伴們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直從狹長的甬道進入石洞的。為此他們得爬上眺望崗,從河岸繞過來,然後在甬道裏走200英尺,當然如果想回到高地上,就要往回走同樣的距離。這樣不但浪費時間,而且非常吃力。因此賽勒斯·史密斯決定立刻就開始制造結實耐用的軟梯。以後只要收起梯子,就沒有其他辦法進入“花崗石宮”了。

軟梯必須得做得非常講究,經得起長期使用。他們先用一種爬藤植物的柔韌纖維做成和粗索差不多結實的梯幫,再用紅杉的樹枝做成輕巧而又結實的橫档。繩梯專家潘克洛夫親自制造了這一套設備。

另外他們找來了植物纖維,編制了一些繩子,拴了一個轆轤到門上,裝置出了一架和起重機非常類似的工具。這樣把磚頭運輸到“花崗石宮”裏就會絲毫不費力氣。既然可以這麽方便地運送材料,那麽也就可以馬上開始內部的裝修工作。他們手裏的石灰很多,還存儲了幾千塊磚頭,這些東西都是隨時可以使用的。隔壁的初坯馬上就砌起來了,起初看起來還非常簡陋,可是沒過多久,石洞就被完全按照他們計劃的那樣隔成了房間和倉庫。

工程師拿著錘子和刮刀親自帶頭幹活,使得各項工作都迅速進行著。他以身作則,為聰明而又熱情的夥伴們樹立了非常良好的榜樣。他們幹活的時候非常愉快,對每一項工作都滿懷信心。老愛說笑話的潘克洛夫,在木工、繩索工和泥水工的多重身份之間轉換,總是把歡笑帶給這個小小的世界。他把工程師看成一個萬能博士,認為沒有什麽事情能夠把他難倒。在他看來,只要有賽勒斯·史密斯在這裏,什麽衣服和鞋子、冬季室內的照明、利用島上的肥沃土地和把野生植物變成栽培植物等等問題都是能夠迎刃而解的,根本不用擔心。他甚至還在想著要開幾條運河,方便運輸島上豐富的物產;充分開掘礦藏,再制造一些工業生產所需的機器;他還夢想著要鋪設鐵路。是的,鐵路!在潘克洛夫心裏,林肯島上必定有一天會有很多的鐵路線,它們會稠密得如同蜘蛛網。

對於潘克洛夫的自言自語,工程師一直在微笑傾聽,對於日後他們將會面對的困難絕口不提,他怕會讓這位勇士覺得掃興,他深深知道信心是帶有感染性的。而事實上,他們有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他人的援助,因為他們現在所處的太平洋地區是在航線以外的。林肯島跟任何一個島嶼的距離都非常遙遠,以島上的條件來看他們是不可能制造出很好的船的,而駕駛著小船到汪洋大海裏去無異於用生命去賭博,所以居民們根本無所依存,只能靠自己的雙手。

“可不管如何,”正如水手所說的那樣,“魯賓遜得到一切的過程像奇跡似的,可是現在的我們卻占了魯賓遜的上風。”

他們其實都是精力旺盛的人,在一個必然能讓懶漢死亡的地方,他們完全可以取得成功。

在這一段工作裏表現最突出的是赫伯特。他既聰明活潑又學得快、幹得好,賽勒斯·史密斯對這個少年越來越喜歡了。赫伯特對工程師也懷著一種熱情而崇敬的愛。他們的彼此親近潘克洛夫是看在眼裏的,他絲毫不會感到妒忌。納布還是一如往常:勇敢、熱誠、忠心、無私。他和潘克洛夫一樣,崇拜著自己的主人,可是表現得很平靜,並不熱烈。每當潘克洛夫高興得手舞足蹈的時候,他總是帶著一種好像在說“這有什麽好稀奇的”的表情。潘克洛夫和納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不用很長時間他們就開始用“你”來稱呼對方了。

吉丁·史佩萊也辛勤地分擔著他們共同的事業,他幹得並不比夥伴們差,而且非常熟練,這總是讓水手感到非常詫異。想不到這個按說只會分析問題的“新聞記者”做起活來也這麽能幹。

在5月28日這天他們終於裝妥了軟梯。至少有一百档梯階搭在了80英尺的垂直高度上。而且更為幸運的是在距離地面40英尺的峭壁上有一個地方正好凸出,史密斯正好利用這裏分出了兩截軟梯。他們用鶴嘴鋤把凸出的部分做成了一座平台,在這裏把第一段梯子系下去,這樣就能減少搖晃程度的一半,而且用一根繩子就可以把軟梯吊到“花崗石宮”的上面。在平台上固定好第二段梯子的下端,它的上端則被系到“花崗石宮”的門口。這樣一來,要上去就變得容易多了。賽勒斯·史密斯還準備再安設一個水力機械的裝置,這樣“花崗石宮”裏的居民們就不用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和氣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