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荒島上的人 第十三章

決定出發——猜想——準備出航——三個遊客——第一夜——第二夜——達抱島——在海岸上搜索——在森林裏搜索——沒有人——動物——植物——空蕩蕩的屋子

“距離我們幾百英裏的達抱島上流落著一個遇難者!”潘克洛夫大聲說,“史密斯先生,你現在不會再反對我去了吧?”

“是的,潘克洛夫,”賽勒斯·史密斯說,“我們恐怕得盡快動身。”

“明天如何?”

“那就明天。”

工程師把瓶子裏的那張紙拿在手裏,仔細察看了一會兒,接著說:

“夥計們,從這張紙和它的措辭上,我們可以認定:首先,達抱島上的遇難者有著豐富的航海知識,因為他所寫的達抱島的經緯度與我們所測出的結果相同,而且他還大致求出了分度;其次,他是個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因為他用的是英文。”

“完全正確,”史佩萊說,“有了遇難者,我們就能夠解釋在島上找到那只箱子來自何處了。既然有遇難者,就一定有過遇難船只。潘克洛夫想要造船,並且在近日試航,不論遇難者是誰,他的運氣都不錯。要是換了他日,瓶子或許就撞在石頭上粉碎了。”

“確實如此,”赫伯特說,“‘乘風破浪號’居然恰好經過它漂著的地方,真是無巧不成書。”

“你覺得這件事不同尋常嗎?”史密斯問潘克洛夫。

“我只是覺得很巧,”水手回答,“史密斯先生,你是覺得有什麽奇怪嗎?瓶子總要漂去一個地方,既然可以漂去他處,為什麽不能漂來這裏呢?”

“潘克洛夫,或許你說得沒錯,”工程師回答,“但是……”

“但是,”赫伯特說,“我們是無法證明瓶子已經在海裏漂了多少時日的。”

“是的,”吉丁·史佩萊說,“這張紙條看起來像是最近寫的。賽勒斯,你覺得呢?”

“現在還不好說,或許日後我們才能知道。”史密斯回答。

潘克洛夫在他們談話時並沒有閑著,他掉轉船頭,讓“乘風破浪號”扯起滿帆飛速駛向爪角。

人人都在想著達抱島上的遇難者,他們現在去救他還來得及嗎?這對於居民們來說是一件大事!他們也曾是遇難者,但是其他人未必能如他們這般幸運,他們有責任去救助他。

繞過爪角之後,“乘風破浪號”在大概四點鐘的時候把錨拋在了慈悲河口。

他們在當晚就開始積極準備新的遠征。因為潘克洛夫和赫伯特兩人懂得如何行船,所以他們是最合適去探險的。以目前的風勢來看,不用四十八個小時他們就可以航行150海裏,要是他們第二天,也就是10月11日啟程,那麽在13日就能到達目的地。在達抱島上逗留一日後,三四天時間就可以回來,加之近日天氣晴朗,溫度上升,風勢比較穩定,非常有利於兩位勇士去完成義舉。

大家決定讓賽勒斯·史密斯、納布和吉丁·史佩萊留在“花崗石宮”,可作為《紐約先驅報》通訊記者的史佩萊卻表示即使遊泳過去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就批準了他參加遠征。

大家在傍晚時把所需的鋪蓋、器皿、武器、彈藥、指南針以及足夠吃一周的糧食搬上了船,做完這些工作以後,他們就回“花崗石宮”去了。

他們在第二天清晨五點鐘互相告別,彼此都有些不舍。潘克洛夫駕著船駛向爪角,他們要向西南前進就必須得繞過爪角。

距離海岸四分之一海裏時,“乘風破浪號”上的旅客們還能夠看到賽勒斯·史密斯和納布站在“花崗石宮”的高崗上,在與他們揮手作別。

“夥計們,”史佩萊禁不住喊起來,“這十五個月來,這還是我們第一次分別呢。”

潘克洛夫、通訊記者和赫伯特向他們揮手致意,“花崗石宮”不久就消失在了爪角的石壁後。

“乘風破浪號”這天上午都在林肯島以南一帶航行,不一會兒他們再看海島,它就已經成了一個綠色的籃子,富蘭克林山高聳在它的中央。山崗從遠處看來並不突出,它根本無法吸引過往船只的注意。一個小時以後,他們已經入海,距離爬蟲角大概有10海裏了,伸展到富蘭克林山山脊的西海岸已經無法看清。林肯島在三個小時後消失在了水平線上。

“乘風破浪號”穿過海浪,飛速前進,航行的情況很好。潘克洛夫把前帆張起,通過指南針掌握著直線的前進方向。赫伯特和他輪流掌舵,少年雙手牢穩,跟水手不相上下。

吉丁·史佩萊有時和他們聊聊天,必要時也幫忙料理繩索,船長潘克洛夫對兩個水手很滿意。

蒼茫暮色中的一鉤新月只在傍晚時出現了片刻,就落了下去,若想再看到上弦月就要等到16日了。夜色昏暗,天上星羅棋布,可以斷定明天依然是萬裏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