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炮彈暢想曲(第2/3頁)

“哼,英國佬!”梅斯頓的鐵鉤子手在空中揮舞了一下。

“這就應該是,”巴比康說,“我覺得,人類達到的最高速度?”

“是的。”將軍回答道。

“哈!”梅斯頓嘟囔著,“我那門迫擊炮要是沒有爆炸的話……”

“是呀,”巴比康平靜地答道,“可它畢竟是炸了。那麽,我們就以這個2400英尺為起點,把速度再增加15倍。至於用什麽樣的方法達到這樣的速度嘛,下次再探討。現在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炮彈的體積多大合適,你們知道,我們可不是要搞什麽半噸重的玩意兒。”

“為什麽不呢?”少校感到不解。

“因為,”梅斯頓搶著說,“它的個頭兒得足夠大才行,這樣才能引起月球人的注意,如果那上面真有人的話。”

“說得對,”巴比康說,“不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什麽原因?”少校追問。

“我的意思是僅僅發射一顆炮彈,然後就撒手不管了,這是不夠的。我們要進行全程監測,一直看著它到達目的地為止。”

“什麽?”將軍和少校驚愕不已,一起喊著。

“毫無疑問,得這樣做,”巴比康以自信的口吻說,“否則我們的實驗就不會有任何結果。”

“但要這樣的話,”少校說,“炮彈的個頭可就大了去了。”

“也不盡然。請聽我說下去。你們都知道,現在的光學儀器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程度,有的能把目標物體放大6000倍,也就是說相當於把月球拖到離我們只有40英裏的距離。以這樣的距離,任何60英尺見方的物體都會清晰可見。”

“不過,後來望遠鏡的功率沒再近一步加大,這是因為望遠鏡的功率會削弱目標物體的亮度,而月亮只不過是個反光鏡而已,它的反射光亮度本來就不足,所以望遠鏡的功率再大就不行了。”

“那麽,你打算怎麽辦?”將軍問道,“你準備造一顆直徑60英尺的炮彈嗎?”

“不。”

“那就是想讓月亮再亮一點兒。”

“完全正確。”

“當真!”梅斯頓叫著。

“這再簡單不過了,”巴比康說,“假如我能成功地降低月光穿越的大氣層的密度,不就等於提高了月光的亮度嗎?”。

“當然。”

“那好,只要把望遠鏡架到高山上就行了。我們就是要這樣幹。”

“我懂了,”少校說,“你真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你準備把望遠鏡的功率增加到多大呢?”

“48000倍。這個倍數就能把月亮拉近到非常清楚的5英裏距離之內。這樣,直徑不超過9英尺的物體都能看得很清楚。”

“所以,這麽一來,”梅斯頓興奮地叫著,“我們炮彈的直徑還不到9英尺!”

“沒錯。”

“讓我想想,”艾爾費斯頓少校插話道,“這樣一來炮彈的重量應該是……”

“我可愛的少校,”巴比康說,“在討論它的重量之前,我想先給你講一講我們的前人在這方面創造出了什麽樣的奇跡。我並不是說彈道學沒有長進,但我敢說,中世紀的時候取得的一些成果比我們現在的成果還要更為驚人。”

“難以置信!”摩根說。

“有證據嗎?”梅斯頓也插了一句。

“當然,”巴比康回答,“當然有證據。1543年,穆罕默德二世在位的時候,在君士坦丁堡使用的石彈重量就已經達到了1900磅。那個頭兒肯定大極了。”

“噢,”少校說,“1900磅,個頭兒真不小!”

“還有馬耳他,騎士時代的時候有個叫聖艾爾瑪的要塞,那兒有一門炮,射出的炮彈有2500磅。”

“簡直難以置信!”

“還有,一個法國歷史學家說,路易十一的時候,有一門炮,射出了僅僅500磅重的炮彈,可這顆炮彈居然從瘋子關押正常人的巴士底獄打到了正常人關押瘋子的沙郎通。”

“真棒!”梅斯頓跟著說。

“可到了現在呢,好好看看我們自己呢?安姆斯強炮打出的炮彈是500磅,羅德曼炮發射的是半噸!看來似乎是這樣,炮彈射程增加的同時,重量卻大大地降下來了。如果我們能朝著重量這個方向再加把勁兒的話,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的炮彈重量就一定會是穆罕默德二世和馬耳他騎士的10倍。”

“那是明顯的,”少校回答,“不過,你準備用什麽金屬造炮彈呢?”

“就用鑄鐵。”摩根將軍說。

“鑄鐵?”梅斯頓不屑一顧地說,“炮彈是要去月球的,這種材料太俗了吧!”

“不是吹,”摩根堅持說道,“鑄鐵完全可以。”

“但是,”少校打斷他說,“重量和體積是成正比的,一顆鑄鐵炮彈,即使直徑不超過9英尺,重量也大得不得了。”

“是這樣,如果是實心鑄鐵的話。可要是顆空心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巴比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