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 炮(第2/3頁)

城裏的路多了,隨著人口的激增和商業的繁榮,坦帕城最後也終於通過鐵路與南部各州連通了。鐵路通到莫比爾,再到彭薩科拉——這是南方大型海軍造船廠的所在地,接著,再從這個重要的城市延伸到塔拉哈希。在這兒有一段21英裏長的鐵路通往海濱城市聖馬克斯。而這段鐵路經過擴建便延伸到了坦帕城,它一路上喚醒了佛羅裏達中部那些死氣沉沉的地區。多虧有個人的腦海裏想到了建鐵路——這一工業奇跡,坦帕城才得以擺出了大城市的架子。人們給它起了個綽號叫“月亮城”。全世界都注意到,就連佛羅裏達的州府也讓這個“月亮城”的光輝給遮蓋了。

這就很容易理解當初德克薩斯和佛羅裏達兩個州之間的競爭為什麽會那麽激烈,以及德克薩斯看到他們的申請被大炮俱樂部否決以後為什麽那麽惱火了。德克薩斯人具有遠見與智慧,他們意識到了一個地區能從巴比康計劃中撈到的好處和那架大炮的發射帶來的利益。所以,德克薩斯失去了大的商業中心,失去了鐵路,也失去了人口激增的機會。這些好處全歸了佛羅裏達,這個處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中間,像個防波堤一樣的可惡的半島。所以,巴比康和聖安納將軍(1)一樣深遭德克薩斯人的痛恨。

此時,雖說坦帕人正沉浸於工商業大發展的歡樂之中,但他們並沒有忘記大炮俱樂部的要事。恰恰相反,城裏的居民對工程每個小小的細節,對挖出的每一鏟土都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來往於坦帕城和亂石崗的人川流不息,這地方就像在舉行大遊行,不,確切地說像香客們朝聖。

可以預料,真到了實驗的那一天,聚集在這裏的觀眾恐怕要以數百萬計了。因為人們正從世界各地向這個狹長的海岬趕來。為此,歐洲前往美國的移民數量也在急劇增加。

不過,也得承認,到目前為止,像潮水一樣湧來的觀眾們的好奇心並沒有完全得到滿足。早的時候,大多數人原本指望能目睹澆鑄大炮時的壯觀場面,可最終只能遠遠地觀望那沖天的濃煙。這哪兒飽得了眼福,可當時巴比康就是不讓進,於是人們怨聲載道,嘟嘟囔囔,抱怨主席太獨斷專行,認為他的做法沒有“美國味兒”。當時亂石崗的周圍差點出現暴亂,但不管怎麽說巴比康就是不讓步。然而,大炮造出來之後,這大門可就再也不能關了。再說,傷公眾的感情是不知趣兒,也是不明智的。於是,巴比康向所有的來訪者敞開了大門。但他是個非常實際的人,已經琢磨好了,準備利用公眾的好奇心趁機撈上一筆錢。

能有幸獲準近距離看看這尊巨型大炮就很不錯了,要是再能鉆到炮筒的底部兜一圈兒,這對美國人來說可算得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結果,這些好奇的參觀者沒有一個不願意接受如此的款待,去這個金屬黑洞的裏面觀摩一番。蒸汽起重機吊著大筐來了,允許他們滿足自己的好奇。人們像瘋了一樣,包括婦女、兒童和老人,大家都把往大炮神秘的炮管兒裏鉆一回視為己任。進炮膛參觀的費用每人次五美元。盡管價格不菲,在實驗之前的兩個月裏,絡繹不絕的遊客們讓大炮俱樂部足足賺了近50萬美金。

不用說,炮筒的第一批參觀者自然是大炮俱樂部的成員。對這個聞名遐邇的團體來說,這種特權也算得上公平。9月25日舉行了盛典。一只象征著榮譽的大筐把巴比康主席、J. T. 梅斯頓、艾爾費斯頓少校、摩根將軍、布魯姆斯伯裏上校以及俱樂部的其他一些成員,一行十人送到了炮筒的底部。在這麽深的鐵管子底部,他們感到悶熱難當,感到窒息,但大家心情特別愉快,無比的幸福!大炮巨大的石頭底座上擺好了餐桌,一只電燈把洞底照得像白晝一樣。無數的精美菜肴像是從天而降,源源不斷地擺上來,最上等的法國葡萄酒,在這900英尺地下的盛筵上充足供應。

宴席上氣氛熱烈,甚至可以說有些喧鬧。大家互相敬酒,為了地球、為了衛星、為了大炮俱樂部、為了國家、為了月亮、為了狄安娜、為了福柏、為了賽萊娜、為了“天空的和平使者”,大家不停地幹杯。高聲的歡呼被聲波順著這個巨大的傳聲筒傳到了炮口,像雷鳴一般。聚集在亂石崗周圍的人群也心馳神往地隨著躲在大炮下面的聚餐者們共同歡呼。

梅斯頓完全失控了。他到底是呼喊得多還是手舞足蹈比畫得多,到底是吃得多還是喝得多,誰也說不清楚。他表示現在坐的位置就是給個帝國也不換:“不換,哪怕大炮裝上了火藥,放好了雷管,現在就開炮,把我炸個粉身碎骨,蹦到太空裏去——我也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