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揮淚別如來(第2/3頁)

上師直言,此番傾力相助徐方旭兩人,一是本著慈悲救世心腸,不忍看孫向景小小年紀便無辜喪命;二則是在觀湖景時模糊看到兩人因果糾纏,竟是牽連大宋、西夏、北遼和吐蕃,上師心中震驚,也願意結下善緣,他日若是吐蕃遭逢劫數,只怕還要在兩人身上化解。

徐方旭聽得莫名,也知觀湖景之事神秘莫測,因果模糊之事本不宜過深追索,否則不僅不能明澈,還會陷入危局,既然上師已然觀定,自然無需自己多想,日後真有上師所言的結束,便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

徐方旭聽上師言語中多次提及長生老人和《太玄經注》,也大方與上師分享,原本他此行之前,長生老人也囑咐過他,若是苯教上師有所求,可將《太玄經注》與之交流。那仁欽桑布上師也是難得的實在人,也不要徐方旭全文經書,只是將佛法中的道理與他討論,徐方旭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自身感悟及長生老人傳授傾囊道出,上師聽後又多方指點,開解了徐方旭對《太玄經注》的諸多疑惑之處。

一時兩人各有所得,皆大歡喜。

轉眼七日時間過去,幾位上師仍未尋得一個治愈孫向景的辦法,仁欽桑布上師帶領諸人查閱了前人的書卷,尋得了幾個治病的殘方,終究是時間太短,未能盡的全功。那幾個方子都是前人所留,幾千年間多有錯漏,並不完全,有些甚至自相矛盾,君臣佐輔相互攻訐為戰,比之毒藥還要厲害。只是前人卻又記載,這些藥方都對症類似孫向景的病症,一時間諸位上師不敢輕易使用,只得抄了方子交給徐方旭保留。

仁欽桑布上師知曉兩人的師父長生老人也是精通醫術,就是徐方旭的在醫道之上也多有建樹,便取了神宮中藏有的《四部醫書》殘卷,贈與徐方旭。

徐方旭結果書來,一時感慨萬千,想到自己兩人普通世俗人等,竟能勞動苯教諸位上師費心多日,雖未能治愈向景,卻也得了許多啟發,便朝著諸位上師跪拜謝道:“弟子何德何能,感謝諸位上師搭救。大恩大德,方旭恐此生難報,諸位上師若有差遣,只須吩咐一句,方旭縱刀山火海卻也去得,今生難報之恩,來生方旭定結草銜環,誓不相忘。”

孫向景更是感激不已,他雖年幼不經事,卻也能感覺到諸位上師連日來的勞心勞力,其中有位上師,甚至半夜冥思苦想,稍有所得便將他叫起嘗試,不由叫他感動。他自幼與這疾病為伴,長生老人收養他後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幾位師兄師姐更是對他溺愛有加,百般照拂。這幾日來,上師們忙碌的身影就如師尊一般,在他心頭反復浮現,有幾次實在難忍熱淚,上師們還以為他受不了藥石之苦,多有勸慰疏解,言語間盡是慈悲祥和。

眼看著要與諸位上師分別,孫向景也乖乖叩頭行禮,只是他一向不修禮數,卻是說不出師兄那樣的話,只是一一叩頭,猶自流淚。

上師們這幾日與這兄弟二人相處,也是極為喜愛。徐方旭博聞廣知,對中原佛法醫術都有不淺的研究,加上他為人謙和有禮,上師們與他談佛論武也是頗為盡興;孫向景更是年少可愛,身在病中卻又堅韌樂觀,更是讓上師們又愛又憐。所謂緣分所在,也就如此。

兩人拜謝了諸位上師,又接了經書,妥善收好。上師們也是多有祝福,個個或是誦經,或是祈福,其中一位還取了把玩多年的一串瑪瑙佛珠給孫向景戴在手上,願他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兩人七日祝罷,上師們也完成了這十三年的九日功課,眾人便一同離開了神宮,各奔東西而去。徐方旭兩人與仁欽桑布上師同路,被桑格上師護送著,四人也下得山來。

山間雲霧漸濃,一時將神宮掩住,幾人在路上只聽得雪聲隆隆,就如悶雷一般,知道神宮再度藏匿,只待十三年後機緣到來才會再現人間。

四人下得山來,桑格上師也就告辭,往布達拉宮去了。仁欽桑布上師帶著兩人依舊回了破舊寺廟之中,又再囑托許多,那小沙彌依舊牽了馬來,歸還兩人,兩人一時灑淚道別。

臨行之前,仁欽桑布上師說道:“我觀風起雲湧,只怕世間又要多事。兩位施主既與法王有緣,十三年後若是可能,還請再回神宮一敘,老衲自當還有一次登上聖山的機緣,靜候兩位。若是需要尋找老衲,老衲就在那色康佛堂之中。”

兩人口中稱是,又再辭謝,想千裏搭長棚也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才策馬離開,一步三回頭地走遠了。

一路之上,孫向景不舍諸位上師,沉默無語,徐方旭此行未盡全功,卻也有些收獲,也是心中思慮繁雜,兩人一時無話。

待得過了李老頭的客棧,兩人也不進去,生怕又生事端,只是直直沿著來時的路線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