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三十二章 皎皎貞素(第3/4頁)

“老王爺有些一廂情願了吧,”甄侍郎幹巴巴地笑了兩聲,“重華郡主是宗室貴女,說她刺殺本國嫡皇子實在太過荒唐,您憑什麽就說北燕朝中會有人相信?”

“因為事實如此。平旌說她是蓄意刺殺,她一定是。”

這句話一出,其他幾個準備開口應和的朝臣都被他噎住,突然間不知該怎麽說才好,總不能直接指出老王爺這是偏聽偏信,是溺愛吧?龍案後的那位可比他還要溺愛呢。

在一片尷尬的沉寂之中,思忖良久的吳都尉反而擡起了頭,緩緩道:“臣想了想,覺得老王爺所言有些道理。陛下準備禮賠,原本是以為惠王死於交戰失手,我大梁多少有些責任,可既然事實不是這樣,那咱們憑什麽要替惠王的政敵把事態給平息下來呢?”

甄侍郎睜大了眼睛看向他,“說惠王死於刺殺不過是二公子的一面之詞,難道咱們就這樣采信了?”

吳都尉皺了皺眉,“雙方各執一詞,總得挑一邊兒來信吧?大人又不是北燕人,您不信咱們長林二公子,難道打算相信異國的郡主?”

甄侍郎頓時漲紅了臉,張口結舌地正想要分辯,卻被荀白水以目止住。

身在朝政中樞多年,在蕭庭生解釋到一半的時候,這位首輔大人就已經意識到他是對的。惠王一死,北燕朝中他的政敵必占上風,他生前越是大力推行什麽,死後就越會被極力抵制,無論大梁此時的應對是硬是軟,燕梁修盟都沒有再繼續下去的可能。至於說老王爺是偏袒兒子才不同意息事寧人,其實荀白水自己也並沒怎麽當真。

“若論對北境局勢的把握,沒有人能比老王爺更加精準。”荀白水面向梁帝,躬身道,“微臣方才也重新考慮了一下,既然燕梁之間變局已定,確實不必先行讓利。若陛下恩準,內閣可以立即開始草擬國書。”

廷辯至此,差不多可以算是消解異議,達成了一致,只需要皇帝陛下點一個頭,接下來怎麽處置已是順理成章。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向來對長林王言聽計從的蕭歆,此時的神情卻有些猶豫,對於荀白水稟奏的話,半天都沒有予以回應。

“陛下……”蕭庭生困惑不解地上前一步,拱手道,“不知陛下心中還有何疑慮,老臣都可以解釋。”

蕭歆看了他一眼,沒有直接回答,反而扶案站了起來,“朕覺得有些煩悶,眾卿先退下吧,請王兄陪朕到外面走動走動。”

殿下眾人甚是茫然,可又有誰敢多言多問,齊齊行了禮,依序退了出去。

同群臣一起走下殿外高階後,荀白水快行幾步叫住了刑部的呂尚書,詢問道:“今日未見長林世子,大人可知他去了哪裏?”?“世子即便告假也不會找我,我哪裏知道?”呂尚書朝遠處的殿門瞟了一眼,壓低了聲音,“凡是老王爺奏請之事,陛下一向甚少駁還,今兒這是怎麽了?”

荀白水沉吟了一下,搖頭,“今兒也不算駁還,給北燕的國書肯定會按老王爺提的意思來寫,陛下所憂慮的……大概是這之後的事吧。”

“這之後?”

荀白水淡淡道:“燕梁之間如此重大的變局,呂大人不會真以為一封國書就能全部解決吧?”

養居殿的正後方便是整座宮城最高的雲台樓,兩者之間由一條七彩琉璃瓦覆頂的長廊相連。梁帝負手在後,步履緩慢地踱行於廊下,一路行來,完全沒有要開口說話的意思。

時近初夏,天邊雲腳低垂。蕭歆默然步行至長廊盡頭,拾階登上雲台,手扶石欄,極目遠眺,飽含潮意的雨前風穿檐而過,灌滿襟袖。

就這樣靜靜站立了近一刻鐘,蕭歆方轉過頭來,低聲道:“國書可以按王兄的意思擬定,但其他的……朕不允準。”

蕭庭生微微一怔,“陛下,其他的事……老臣還沒有開口呢。”

“王兄想做什麽朕還能不知道嗎?你既然提出了這樣的處置議案,自然要準備應對最壞的情形。”蕭歆搖著頭,眉頭緊鎖,“無論道理上有多麽對,王兄終究也要想想自己的年歲!上次你從甘州回來時朕就說過,再也不放你去邊境了。”

蕭庭生心中柔暖,微微笑道:“陛下說得不錯,老臣的確是想請旨出京。燕梁之間局勢已變,北境全線的兵力配置必須要有所調整。但這只是防備而已,短時之內,北燕絕對無力南下,請陛下放心,此行並無兇險。”

梁帝依然沉著臉,甚是不滿,“平章是長林副帥,既然只是調整兵力加以防備,讓孩子去不也一樣嗎?”

“後方糧道正在重建之中,這孩子比我細心機變,我想讓他出去巡查一趟,回京城也能隨時監管。”蕭庭生的視線越過重重宮檐,神色變得有些悠遠,“再者,陛下您剛才也說了,年歲不饒人,眼看就奔著古稀去了,也許除了歸土的那一日,這已經是老臣最後一次前往北境……萬望陛下允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