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2頁)

狄公直起了脊梁。

“狄仁傑,你不請自來,有何事要奏?”太後轉過身來,盯著狄公看,“朕聽說,祭天大典上有一些插曲?”

狄公大驚。如果祭天大典上發生的事情暴露,那他不但無法挽救李唐忠臣,自己也會粉身碎骨,更會牽連無數人。他迅速冷靜下來。那天,他和元芳料理完駱賓王的屍體後,從洞裏出來,將洞堵死了,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沒想到還是被太後聽到一些風言風語。這次他一定要頂住壓力,因為裴炎一倒,朝堂之上再無李唐忠臣敢說話了。狄公咬了咬牙,道:“臣唯恐李貞、李沖的逆黨余孽死灰復燃,所以在洛水周邊小心巡視。托陛下齊天洪福,未有任何異常情況。”

太後冷笑一聲:“狄仁傑,朕姑且信了你說的話。”

狄公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臣留意到,天牢裏未經過大理寺審訊的嫌犯多達百名。臣還聽說,這些人是李貞、李沖的同黨。微臣親身經歷了幽州的叛亂,如果陛下對案情有任何不明的地方,臣鬥膽請纓,為陛下分憂。”

太後走到狄公的身旁:“這些無須你擔心。”

狄公感到太後身上有一股殺氣,他咬了咬牙:“敢問陛下是如何確定這些人都是李貞的同黨的?”

太後不耐煩地問:“狄仁傑,你想說什麽?”

“陛下抓了他們,造成朝堂根基不穩,實在有失妥當。陛下,您……您可有證據?”

太後大怒:“狄仁傑,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盤問到朕頭上來!”

狄公的額頭上汗如雨下:“為了陛下的江山,臣懇請陛下給出證據,否則,臣甘願領死!”

“狄仁傑,上次赦免四萬叛軍,朕就已經忍讓再三了!你還想試探朕的底線?”太後用鷹一般淩厲的眼睛盯著狄公看了一會兒,隨後從懷中抽出一條黃綾巾子,扔到了狄公腳下。狄公拿起巾子來看了一下,心中暗叫不好!這應該正是越王李貞所說的血巾子。

血巾子為何在太後的手中?只見血巾子正中是李顯的血書,周邊則寫滿了簽名,密密麻麻的,李貞、李沖、駱賓王的名字赫然在列。“攻滅武氏,復我李唐”八個大字在血巾子中間顯得異常紮眼。

狄公拿著血巾子的手微微顫抖:“原來被抓進天牢裏的都是這血巾子上的人。”

太後冷冷地道:“還有他們的朋黨。”

狄公仔細地看了看血巾子上二十多人的筆跡:“陛下,這血巾子會不會是歹人偽造的,為了挑撥陛下和廬陵王的母子關系,殺掉您的忠臣,致使大唐根基不穩?”

“假的?”太後暴怒,拽過血巾子,指著上面的血字,“這上面有李顯的血書!哼,他那不成器的字,化成灰朕都認得!你還妄圖說服朕相信血巾子是假的?你真是可笑至極!朕命人將李顯從房州押回來,盤問清楚,可這逆子已經不見人影了。你看看,這難道不正是畏罪潛逃?”她惡狠狠地說,“無論這個逆子逃得多遠,朕都要將他抓回來殺了,才能泄朕心頭之恨!”

狄公倒吸了一口涼氣。他本想再諫,但看到太後暴怒的樣子,便明白她什麽也聽不進去了。如果再多說一言,他可能馬上就會步裴炎的後塵,成為刀下鬼。狄公趕緊道:“臣不知道個中內情,妄自揣測聖意,實在是大不敬,還請陛下原宥。如此看來,陛下果真英明神武!”

太後的神色稍有緩和:“起來吧,狄仁傑。念在你破獲幽州謀反案有功的分兒上,朕就不治你的罪了。”

狄公趁勢道:“陛下英明,將李貞、李沖等逆黨一網打盡了。如今,這血巾子上只有廬陵王一人在逃,想必不久便會被擒獲。到時候,大唐重歸您的治下,陛下定可成就千秋偉業。不過,這二十多名大臣是大唐的柱石,其中還有許多戍守邊關的名將。這案子尚有未明之處。說句不知深淺的話,如果陛下將他們也一網打盡了,突厥人虎視眈眈,則大唐危矣。臣鬥膽,願以項上人頭做擔保,來徹查此案,將李顯捉拿歸案,並將真正的謀反之人一網打盡!”

太後盯著狄公看了很久,像是要看穿他。少頃,太後嘆了一口氣,道:“狄仁傑,既然你這麽想給這些逆黨洗清罪名,朕就給你七天的時間。七天之後,如果你沒有查個水落石出,哼,就不用朕的內衛來請了。你自己走進天牢,和那些逆黨做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