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走向沉淪 藩鎮割據

宦官亂政的同時,藩鎮在割據。

藩鎮又叫方鎮。方即四方,藩即藩籬,鎮即鎮守,也指軍鎮。因此藩鎮的本義,就是鎮守一方,保衛中央。

最早設立的藩鎮是十個軍區,其中九個軍區的長官是節度使,一個是經略使,統稱“天寶十鎮”。這十個軍區有五個在西北,三個在東北,一個在西南,一個在華南,戰略目標也很明確:保衛關中,進而保住世界帝國的地位。因此十鎮的總兵力竟多達四十九萬,是中央軍的五倍半。[10]

這就是典型的強枝弱幹了,唐玄宗卻毫不在意,將節度使換成番將的李林甫更是自鳴得意。結果安史之亂起,原本應該保衛中央的藩鎮,變成了反政府武裝力量。

教訓慘痛啊!

◎天寶十鎮一覽表

鎮名 治所 曾任節度使 兵力 戰略目標
安西 龜茲 高仙芝、封常清 兩萬四千 撫寧西域
北庭 庭州 封常清 兩萬 防制突騎施、黠戛斯
河西 涼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萬三千 斷隔吐蕃、突厥
隴右 鄯州 王忠嗣、哥舒翰 七萬五千 備禦吐蕃
朔方 靈州 王忠嗣、郭子儀 六萬四千 捍禦突厥
河東 太原 王忠嗣、安祿山 五萬五千 捍禦突厥
範陽 幽州 裴寬、安祿山 九萬一千 臨制契丹、奚人
平盧 營州 安祿山 三萬七千 鎮撫室韋、靺鞨
劍南 益州 鮮於仲通 三萬九百 西抗吐蕃,南撫蠻獠
嶺南 廣州 裴敦復 一萬五千 綏靜夷獠

本表所列曾任節度使只選代表人物。

治所地:龜茲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庭州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涼州即今甘肅省武威市,鄯州即今青海省樂都縣,靈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太原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幽州在今北京市,營州即今遼寧省朝陽市,益州即今四川省成都市,廣州即今廣東省廣州市。

帝國卻沒有反思。相反,為了盡快享受勝利成果,肅宗和代宗不計後果地封官許願、招降納叛。結果,藩鎮的數量沒有減少反倒增多,勢力也沒有減弱反倒增強。到第九任皇帝德宗時,全國共有藩鎮四十多處,大的轄地十州,小的也有三四州。藩鎮不再是邊防軍,而是相望於內地。[11]

換句話說,京畿之外,幾乎都是藩鎮。

新藩鎮可以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中央系,也就是帝國新設節度區,任命政府軍的將領擔任長官。這樣做,當然是為了酬勞那些平叛有功的人。但,前面有節度使造反,後面就冊封更多的節度使來平息,豈非飲鴆止渴?

更糟糕的是,安祿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將領,投降以後也成為大唐的節度使。這就是安史系。安史系的將領,多半是胡人或胡化的漢人。他們的勢力範圍,也多半是胡化程度較深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特點是民風彪悍,崇尚武力,跟吟詩作賦風花雪月的長安,儼然兩種文化,兩個中國。

安史系鎮區的統治系統,是軍政合一的。節度使是最高軍事長官,也是最高行政長官。他的軍隊遍布全區,由私人任命的鎮將來率領。鎮將的部屬,也是私人的。因此,鎮將強悍,就能更換統帥;統帥強悍,就能對抗中央。中央系的節度區雖然沒有這麽蠻橫,卻也未必一定聽話。[12]

藩鎮,差不多是“半獨立王國”。

這就有點像東周,卻比東周混亂。東周至少講規矩。天子與諸侯,諸侯與大夫,都是有著法定程序和制度保障的封建關系,誰都不能自說自話地當起諸侯和大夫來。此時的節度使卻可能由鎮將擁立或驅逐,全憑武力和實權說話。中央政府則只能在事後追認,完全是橡皮圖章。

顯然,中央系也好,安史系也罷,都是軍閥。

是軍閥就會混戰。實際上,安史之亂後,受到重創的唐帝國之所以沒有立即滅亡,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些軍閥們自己要混戰,誰也不能一家獨大,誰也不能一統天下。因此哪怕滅了大唐,造就的也只是分裂狀態的五代十國。那可是一桌五道主菜輪流上,周圍擺了十碟涼菜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