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走向沉淪 藩鎮割據(第2/3頁)

其實,這種鬧劇在中唐就已經預演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月,河北四個藩鎮一齊宣布獨立,或稱孤,或道寡。雪上加霜的是,被朝廷寄予平叛厚望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也跟著反了,還被那四個人慫恿著要稱帝。[13]

強悍的李希烈是安史系藩鎮李忠臣的養子。而且,就像黑社會裏經常會發生的故事一樣,他在羽翼豐滿之後驅逐了養父和主帥,自己當起節度使來。對此,朝廷一點脾氣都沒有就給予了追認。這次他把事情鬧得更大,帝國政府也仍然忍氣吞聲,只是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宣慰”。

這位大臣就是顏真卿。

◎五代十國的分裂形勢

五代 國家 都城(今) 開國帝王 年代 亡於
後梁 開封 朱溫 907—923 後唐
後唐 洛陽 李存勖 923—936 後晉
後晉 開封 石敬瑭 936—947
後漢 開封 劉知遠 947—950 後周
後周 開封 郭威 951—960
十國 南楚 長沙 馬殷 927—951 南唐
吳越 杭州 錢镠 907—978
前蜀 成都 王建 907—925 後唐
揚州 楊行密 902—937 南唐
北漢 太原 劉崇 951—979
南漢 廣州 劉䶮 917—971
荊南 江陵 高季興 924—963
福州 王審知 909—945 南唐
後蜀 成都 孟知祥 934—965
南唐 南京 李昪 937—975

顏真卿的名字家喻戶曉。他不但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也是安史之亂中堅持敵後抗戰的英雄,他的哥哥顏杲卿(杲讀如搞)甚至在被俘之後罵賊而死。這樣剛直不阿的人到了叛軍營中,當然不會嘻嘻哈哈一團和氣。

此碑為顏真卿四十四歲時所書,是其早期楷書代表作品。

叛軍也劍拔弩張。李希烈的親兵和養子一千多人圍著顏真卿舞刀弄槍,破口大罵,一副就要吃人的樣子,顏真卿卻面不改色,紋絲不動。李希烈只好用身體護住這位大唐的太子太師,客客氣氣請進行營,拿出那四個人的信來說:四王不約而同擁戴本帥,難道不能說明一點什麽問題嗎?

顏真卿說:什麽四王?四兇罷了!

四人的使者卻對李希烈說:我等正要上表稱臣,太師就來了,這不就是上天把宰相賜給都統您嗎?

顏真卿說:什麽宰相!你們沒聽說過顏杲卿嗎?那正是家兄。老夫年近八十,只知守節而死,豈能受此蠱惑?反倒是爾等,倒行逆施,只怕死無葬身之地!

李希烈便在院子裏挖了一個大坑,名曰“坑顏”。

顏真卿說:何必如此麻煩!拿把劍來豈不痛快?[14]

李希烈無可奈何,但也不會停下叛亂的步伐,朝廷則只好調兵遣將。建中四年(783)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奉命率領五千人馬,從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前往襄城(今河南省襄城縣)禦敵,卻沒想到走到半路就兵變了。

兵變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姚令言的部隊風塵仆仆趕到長安,長安市長(京兆尹)卻拿野菜粗糧勞軍。當時,天降大雨冷風刺骨,隨軍家屬饑寒交迫,勤王官兵怒火中燒。他們說:熱飯熱菜都吃不上一口,憑什麽要我等賣命?長安的庫房裏應有盡有。他們不給,我們自己去拿!

於是,已經走到長安東邊的部隊突然嘩變。他們一腳踢飛了裝著粗茶淡飯的壇壇罐罐,揚鈴打鼓地殺回京城。此時姚令言正在宮裏向皇帝辭行,聞訊大驚失色,趕忙冒著紛飛的箭矢沖進軍中大聲說:弟兄們,不要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