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第5/6頁)

凡是普通百姓,財富和別人相差十倍就會卑下地屈服他,相差百倍就會畏懼他,相差千倍就會受他役使,相差萬倍就會做他的奴仆,這是事情的常理。以貧求富,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刺繡文彩不如倚門做買賣。這裏說的工商末業,是窮人致富的手段。在交通便利的大都市裏,一年之內,要賣出酒釀千甕,醋醬千缸,飲漿千甔,屠剝牛、羊、豬皮千張,販賣谷物千鐘,柴草千車,擁有的船只連接起來長達千丈,木材千根,竹竿萬枝,馬車百乘,牛車千輛,上漆的木器千件,銅器千鈞,未上漆的木器、鐵器及梔子、茜草千石,馬二百匹,牛二百五十頭,羊、豬各二千只,僮仆一百人,筋角、丹砂千斤,素帛、絲絮、細麻布千鈞,有花紋的彩色絲織品千匹,粗布、皮革千石,生漆千鬥,酒曲、鹽、豆豉千瓵,鮐魚、魚千斤,小雜魚千石,鹹魚千鈞,棗、栗三千石,狐皮、貂皮衣服千件,羔羊皮裘千石,氈毯千條,其它水果蔬菜千鐘,貸款的利息錢千貫。牙商或貪婪的商人獲利十分之三,不貪婪的商人獲利十分之五,這樣的財富也比得上千乘之家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其它雜業的利潤如果達不到十分之二,就不是我們追求的美財了。

請允許我大略地說說當代方圓千裏之中,賢人所以發財致富的原因,使後世的人得以觀察選擇。

蜀郡卓氏的祖先是趙國人,靠冶煉鐵器致富。秦國攻破趙國的時候,要遷徙卓氏。卓氏被虜掠,只有夫妻兩人推著小車,走到遷徙地點。許多被遷徙虜掠的人稍有些余財,都爭相送給官吏,乞求安排在近處,結果安排在葭萌。只有卓氏說:“這裏地方狹小,土地貧瘠。我聽說汶山腳下有肥沃的田野,地裏長著形如蹲鴟的大竽頭,人們到死也不會挨餓。那裏的百姓擅長做買賣,容易經商。”於是請求遷徙到遠處。結果把卓氏遷徙到了臨邛,卓氏大喜,就在有鐵礦的山裏鼓風鑄造,並運籌策劃,傾倒了滇蜀地區的百姓。卓氏豪富以至有僮仆千人,享受著田池射獵的快樂,可以和國君相比擬。

程鄭是從山東遷徙來的虜民,也是從事冶煉鑄造業,他把鐵器產品賣給發髻如椎的土著居民,其豪富和卓氏相等,都居住在臨邛。

宛縣孔氏的祖先是梁國人,以冶鐵為業。秦國攻伐魏國的時候,孔氏被遷徙到南陽。他大規模地經營冶煉鑄造業,規劃整治坡地魚塘,乘駕著成群結隊的車騎,交際諸侯,借此交通商賈的便利,博得了遊閑公子樂善好施的美名。但是他的贏利所得,大大超過了賜予的那點錢,勝於那些吝嗇小氣的商人。孔氏家中的財富多達數千金,所以南陽人經商都效法孔氏的雍容大度。

魯人的習俗節儉吝嗇,而曹地的邴氏尤其厲害。邴氏靠治鐵起家,財富多達萬萬錢,但是家中從父兄到子孫一致約定,俯有所拾,仰有所取。他家放債、經商遍及各郡國。由於這個緣故,鄒、魯兩地多有放棄文學而去趨逐財利的人,這是因為曹地邴氏的影響所致。齊地的民俗是賤視奴仆,只有刀間喜愛重視他們。兇暴狡猾的奴仆是人們所害怕的,只有刀間收留他們,派他們去追逐漁鹽商賈的厚利,或者讓他們駕著成隊的車騎,去結交郡守、丞相,更加放任他們。刀間終於得到他們的助力,發家致富達數千萬錢財。所以百姓傳說“寧願免除官爵,也不要放棄到刀家為奴仆”,說的是刀間能使豪奴自富而又能讓他們竭盡其力。

周人已經很吝嗇了,而師史尤其厲害。他運載貨物的車子數以百計,在各地郡國經商,無處不到。洛陽位居齊、秦、楚、趙的中心,窮人到富家侍奉學藝,都拿外出經商時間長、數次路過洛陽卻不進家門來相互誇耀。能任用這樣一些人,所以師史能賺到七千萬錢。

宣曲任氏的祖先曾任督道的倉吏。秦朝衰敗的時候,豪傑們都爭相奪取金銀珠玉,只有任氏窖藏糧倉的米粟。後來楚、漢兩軍在滎陽相持抗拒,百姓不得耕種,每石米的售價高達萬錢,豪傑們的金銀珠玉盡歸任氏,任氏以此發家致富。富人爭相奢侈,但任氏放下富人的架子,力求節儉,致力於農田畜牧。對於田地牧畜,人們爭相購買價格便宜的,只有任氏專買價格貴而質量好的。任氏的富有,延續了數代。然而任公的家約規定,不是自家田畜出產的物品不穿不吃,官府的公事沒有完成,就不得喝酒吃肉。任氏靠這個來做鄉裏的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器重他。

國家開拓邊塞地區的時候,只有橋姚得以有馬千匹,牛是馬的兩倍,羊萬只,糧食要以萬鐘計算。

吳、楚七國戰亂剛發生時,長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要隨從軍旅出征,需要借有息貸款,高利貸者認為列侯封君的食邑封國在關東地區,關東戰事勝負未決,沒有人肯借貸。只有無鹽氏拿出千金借貸,其利息為本錢的十倍。三個月後,吳、楚平定。一年當中,無鹽氏的利息就高達十倍,因為這個緣故,他一家的富有可匹敵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