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入宮門深似海(第5/14頁)

孝儀皇後,也就是“令妃”,她有兩個特點:一是柔嘉的女人。乾隆帝一直認為,魏佳氏是一位性格柔嘉之人,乾隆十年,晉封魏佳氏封號,首次稱她有“柔嘉之質”(《清列朝後妃傳稿》);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再稱贊她有“柔嘉之質”;乾隆二十四年,稱贊她“居心柔嘉”(《清列朝後妃傳稿》);乾隆六十年,乾隆帝追贈她為孝儀皇後,稱贊她“淑順柔嘉”(《清列朝後妃傳稿》)。可以說,在乾隆帝的眼中,魏佳氏就是一個柔嘉的女人。二是年輕的女人。魏佳氏出生於雍正五年,小乾隆帝16歲。這個年齡,在宮中非常占優勢。因為,乾隆帝25歲做皇帝,之前與他結婚的女人,年齡也大體如此。而當乾隆帝做了25年皇帝以後,皇帝已經50歲了,那些與他早年結婚的妃嬪們也已經四五十歲了,而魏佳氏則剛剛三十幾歲,正是一個女人最佳的年齡。所以,乾隆帝五十歲左右的時候,他眼中的貌美妃子,魏佳氏恐怕是最佳的人選。

也正因為這樣,魏佳氏在宮中如魚得水,順風順水,備受乾隆帝的寵幸,因而,也就有了最大的收獲。

其一,封號穩步上升。魏佳氏初入宮的時候,僅是一個地位低下的貴人,在後宮之中,位次是倒數的了,根本無優勢可言。經過她的努力,這個女人的封號,居然穩步上升:乾隆十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四年,晉升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升為令貴妃;乾隆三十年,晉升為令皇貴妃。從魏佳氏的宮中封號,我們看出,她是紮紮實實地由最基層的貴人升起,幾乎沒有跨越任何一個等級,可謂穩中求進。到最終,她的封號已經是最高的了,因為到乾隆三十年,她晉封為皇貴妃,皇後在第二年去世,那麽,直到乾隆四十年魏佳氏去世,這十年的光景,後宮之中沒有皇後,她就是宮中的老大了。

其二,寵冠後宮。寵冠後宮的標志就是,魏佳氏與乾隆帝生育了6個孩子,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乾隆帝的後宮之中,妃嬪成群,也有更為年輕的女子,只有她和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這是一件很榮耀又很不易的事情。我們看看她的生育情況: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乾隆二十二年,生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生皇九女;乾隆二十五年,生十五子颙琰;乾隆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乾隆三十一年,生十七子永璘。我們從魏佳氏生育的年份看,從乾隆二十一年開始,乾隆帝46歲,魏佳氏30歲,一直到乾隆三十一年,乾隆帝56歲,魏佳氏40歲,他們之間保持了10年的生育期,也就是在這10年裏,魏佳氏最為得寵,這在宮中十分難得。可以看出,在這段時間裏,魏佳氏寵冠後宮,是乾隆帝在這一段時間裏最愛的女人。

其三,在宮鬥中大獲全勝。其實,魏佳氏的得寵遠不止這些。乾隆帝寵她,愛她,信她,給她以最優厚的待遇,讓這個女人盡享勝利者的快樂。毫無疑問,魏佳氏是一個敢於挑戰的冒險家,她的對手就是中宮皇後烏喇那拉氏。在後宮之中,那拉皇後的下面是令貴妃,位置是最近的了。可是,令貴妃心氣兒很高,她有更高的要求,就是晉封為皇貴妃。但是,她確實犯了忌諱,因為皇貴妃的位置直逼皇後,為了不給皇後壓力,清朝皇帝一般不設皇貴妃。盡管如此,她還是要得到這個封號。就在乾隆三十年,陪同乾隆帝南巡途中,在杭州的“蕉石鳴琴”,這一問題被提上了日程。皇太後、皇帝都支持魏佳氏,決定晉升令貴妃為皇貴妃。可是,那拉皇後堅決抵制,最終竟然以剪發相威脅。其結果是:那拉皇後“論其行事,即予廢黜,亦所當然”(《清列朝後妃傳稿》),被打入冷宮,乾隆三十一年七月,黯然死去。而魏佳氏,在皇後被打入冷宮、備受煎熬之時,她卻如願以償,“乾隆三十年六月,晉封皇貴妃”(《清列朝後妃傳稿》)。魏佳氏打敗了皇後,大獲全勝。

其四,兒子被立為皇太子。打敗了中宮皇後,晉封為皇貴妃,魏佳氏如願以償。但是,這不是她的最終目標。乾隆三十一年,她又生育了乾隆帝第十七子,使她達到生育6個子女的最高目標。那拉皇後去世後,她在宮中位置最高,到乾隆三十八年冬至節,她的兒子第十五子颙琰被“高宗密建皇儲”(《清皇室四譜》)。雖然,魏佳氏並不能完全確定,但是,憑她的宮中地位,憑她的直覺,還是很有把握的。

令妃,魏佳氏,嘉慶帝生母,即後來的孝儀皇後。

其五,死後享哀榮。乾隆四十年,魏佳氏不幸病逝,走完了她49歲的人生。她的去世,使乾隆帝非常悲痛,他痛苦地寫道:“強收悲淚為歡喜,仰體慈闈厪念諄。”(《高宗禦制詩四集》)表達自己悲痛而又思念的心情。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禪位,做太上皇,魏佳氏的兒子颙琰繼位,她母以子貴,“著贈為孝儀皇後,升祔奉先殿。”(《清高宗實錄》)她的神牌被擺放到太廟、奉先殿和陵寢大殿,她的棺槨被安放到裕陵地宮。這一切,都是那些宮中妃嬪們望塵莫及的事情,真是死後享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