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禦膳的奧秘(第2/7頁)

此外,菜房備辦皇貴妃、貴妃每日用乳牛各4頭,得乳8斤;妃日用乳牛3頭,得乳6斤;嬪為乳牛2頭,得乳4斤,以上各位每日用茶葉5包。貴人以下沒有乳牛,隨本宮主位賞用。

這些帝後妃們每日所用巨大,是普通人很難想象的。而這也是他們享用的其中一部分,各種時鮮及進貢(食用)尚不包括在內。足見舉國供張的清宮內廷消費之巨。但是,我們可以推測,這些後妃們每日養尊處優,活動量極小,能吃多少東西呢?所以,她們往往將剩余之物精裝打包,賞人了事。或上一級主位賞給下一級主位,或賞宮外王府、公主府,或賞太監、宮女,有時,也賞用外戚。而在禁城內值宿的軍機及章京們有時也可得到賞食。

《國朝宮史》卷之十七所載的清朝後宮日用經費詳單

火鍋的誘惑

清宮飲食,不言而喻,少數民族的特點十分濃厚,表現在:

喜食野味。野菜類:各種山菜、菌;麅、鹿、野豬、野雞、鵪鶉;野果:如榛子、松子。乾隆曾有“野意酒膳”。這部分野味,完全靠各地進貢,其中,還是東北進貢得多些。

喜食雜糧:米、麥、豆、高粱、玉米、糜子做成各種美食。這也和滿洲人在關外時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系,在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到處都是五谷雜糧,使他們養成了食雜糧的習慣。

喜食奶茶:清宮食奶量很大,皇帝及後妃每日有定額:皇帝日用50頭牛交乳共100斤,皇後每日25頭取乳50斤,其余遞減。制成奶制品有奶皮子、奶卷、奶餅、奶酥油、奶餑餑。無論是會面、宴請,還是出征之前,滿洲人都喜歡喝一碗奶茶,暖身,保健,還壯膽。

喜食火鍋。滿洲人對火鍋的鐘愛,源於其先世女真人,而女真人喜食火鍋則受一千多年前契丹人的影響。在滿洲,尤其是貴族人家,遇有喜慶、年節時,都要食火鍋,而在平時,則不食用,視其為奢侈之物。在清宮中,歷代帝王、後妃都喜食火鍋。無論在档案上還是在清宮文物中,我們都看到了火鍋的影子。如現在於清東陵發現的清宮銀火鍋,制作異常精美。在民間的貴族之家,則很難看到金銀之器,概以錫為之,據記載:“火鍋以錫為之,分上下層,高不及尺,中以紅銅為火筒,著炭,湯沸時,煮一切肉脯雞魚,其味無不鮮美。冬月居家,宴客常餐,多喜用之。”引文對火鍋形制、質地、使用方法及所涮之料都做了詳盡說明。其實,我們在清宮千叟宴中,就看到使用火鍋的記載。如乾隆六十年,以明歲丙辰,紀年周甲,元旦舉行授受大典,改元嘉慶,決定於次年正月初四日在皇極殿舉辦千叟宴,參與活動的人數達8000余眾。進饌時,分出一等桌張和次等桌張兩種,其中“一等桌張用火鍋”,也就是說,在盛宴菜譜中,以火鍋為核心,為元菜,被記錄在档。

“子孫餑餑”的故事

餃子也稱“水點心”、“扁食”、“餑餑”,是清宮帝王、後妃十分喜愛食用的面食。餃子在民間十分普遍,最早見於唐代史料,明代稱之為扁食,清代承之。餃子之所以受到青睞,與其名字有直接關系。“餃”與“交”諧音,取“歲更交子”之意,所以人們在除夕之夜,子時一到,都要放鞭炮,吃餃子,辭舊迎新。而到正月初五,人們又要包餃子,其用意是將來年的破爛東西全部包住,盡納其中,將其吃掉,以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皇家會在吃餃子時增加一些趣味活動,通常像民間一樣,在一鍋餃子之中,揀極少的幾個餃子中包有小金銀錁或寶石,誰吃到了,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內大吉大利。不僅如此,清代帝王為了祈求代代衍續,香火鼎旺,還要在皇帝大婚時吃餃子,宮中稱為“子孫餑餑”,這在清宮档案中常有記載:如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同治帝與皇後舉行大婚禮,夫婦二人在洞房花燭之夜,先吃子孫餑餑,再吃長壽面。

皇帝吃餃子與尋常百姓不同,要吃出派頭。從食具上,太監先端上配有食蓋的彩色小瓷盆一個,內裝有不同皮、餡的餃子,再端上小瓷碗、小瓷碟數個,均彩繪“萬壽無疆”圖案,最後,端上銅胎嵌琺瑯淺碗3個,分別盛有南小菜、涼菜、醋等。档案記載,禦膳房的廚役們煮餃子的時間必須十分精確,皇帝一到昭仁殿,餃子要剛好出鍋,熱氣騰騰端上來。清宮規定,元旦前後,皇帝出門都要放鞭炮作前導,聽炮之遠近,即可推測出皇帝的行止處所。皇帝吃餃子從來不忘佛祖,所以,皇帝所吃餃子與敬佛的餃子要在同一鍋中煮出來。但敬佛必須用素餡,有長壽菜、金針菜、木耳、蘑菇、筍絲等餡。乾隆吃餃子之前,要先到欽安殿、天穹寶殿、奉先殿、坤寧宮等處佛像前拈香禱告,經過一系列繁文縟節之後,直到淩晨3點忙完一切,才安心吃上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