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禦膳的奧秘(第4/7頁)

貢荔枝,由福建等地進貢,有鮮荔枝和荔枝幹。產地距北京達三四千裏之遙,運輸過程十分不易。但自雍正年間至道光年間,從未間斷過,達百年時間。進入宮廷的鮮荔枝,皇帝要賞給每位後妃,即使每次不過只有1顆,已屬不易,後妃們更多食用的則為荔枝幹,有時賞有數瓶之多。

貢普洱菜,由雲南進貢,每年五月端午節進貢最多,終清一世,皇帝不僅自己享用,還大量賞人。

貢黃茶、芽茶,由浙江進貢,其中,上用黃茶每年28簍(每簍百斤),內用黃茶92簍,芽茶2000斤。

南果子,由廣東進貢。廣東官員為迎合皇帝的喜好,大量進貢時令水果,主要有荔枝、桂圓、甜橙、酸橙、香柚、椰子等。由於水果不易長期保存,因而不可能建立大件档案,只見於小型貢典之中。

此外,還有出巡進貢和西洋進貢等。

出巡進貢。皇帝出巡,排場很大,地方官多有進貢。除去奇珍及地方特產之外,進貢食用品是地方官的當務之急。皇帝出巡時,所用食物出自內帑,並將宮中所帶食物賞給地方,如:鹿肉、糟鹿尾、糟野雞、馬奶酒等。地方官也要極盡心力,進奉美食,以取悅帝王、後妃。如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南巡時,浙江、江西、河南、山東各鄉紳即進獻長生果、櫻桃肉、燭酒、葷素蜜餞、小菜、果點等物;而在天津,則有新雨前茶、鮮毛筍、糟火腿、糟鴨、糟油等物。

西洋進貢,也是清廷貢物的來源之一。創立於康熙盛世的廣州十三商行充當了這一角色。除了進貢西洋的奇巧之物如琺瑯、鼻煙、鐘表、儀器、玻璃器、金銀器等外,對南洋水果等海外美食也多有進貢。尤其是嘉慶帝偏愛南洋熱帶水果,便下旨廣東督撫、粵海關監督采買進貢。

……

盡管各處進貢東西很多,但仍不敷使用。清廷還要責成內廷向戶部支銀每年達3萬兩之多,向各地購買。宮廷档案留下了不少這樣的記錄。

美食不如美器

皇帝不僅要享用天底下最好的食品,還要使用最好的食具,才與美食相配。毫無疑問,皇家美器,顯得比美食更重要。

乾隆說過,美食不如美器。精美迷人的食具、餐具確實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受,提升人們的食欲。清宮廷的美食餐具追求美食與美器的和諧統一,力圖通過精美而至尊、至榮、至崇的食具來體現皇帝與皇權的至高無上,給人以高山仰止之感。所以,其禦膳美器體現出裝飾性、華貴性、誇耀性等特點。

宮廷所用食器,多為金銀、玉石、象牙等高級質料,由專門作坊制作。但需要說明的是,即使皇家食器豪華,非金即銀。但是,滿洲樸素的生活習俗並沒有完全摒棄。順治帝時,中宮皇後不知節儉,所用食器如果不是金銀,就要大發雷霆,順治帝以此為借口,將其廢掉。

為了保障皇家食器精美,皇室精心安排。不僅委托造辦處,打造相關精美的食器,比如琺瑯器,還要欽定禦用窯廠,專門為皇家燒造精美瓷器。比如景德鎮官窯,不僅日常承辦皇家瓷器燒造,還要在重大節日比如萬壽節打造專門名款的特殊瓷器。其中,也成就了很多陶瓷藝術大家,比如唐英,他以自己的努力,積累了豐富的制瓷經驗,燒造出無數精美的瓷器,深得雍正、乾隆的嘉許,他主持的窯廠稱之為“唐窯”,名震古今。

乾隆款青花梵文勾蓮高足碗

清宮美食器具種類繁多,但都有專門賬目管理。以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禦膳房金銀玉器底档》為例,有:

金羹匙一件。金匙一件。金叉子一件。金鑲牙箸一雙。銀西洋熱水鍋二口。有蓋銀熱鍋二十三口。有蓋小銀熱鍋六口。無蓋銀熱鍋十口。銀鍋一口。銀鍋蓋一個。銀飯罐四件。有蓋銀桃子六件。銀镟子四件。有蓋銀暖碗二十四件。銀蓋碗六件。銀鐘蓋五件。銀鏨花碗蓋二件。銀匙二件。銀羹匙十三件。半邊黑漆葫蘆一個,內盛銀碗六件。銀桶一件,內盛金鑲牙箸二雙,銀匙二件,烏木筷十雙,高麗布三塊,白紡絲一塊。黑漆葫蘆一個,內盛皮七寸碗二件,皮五寸碗二件。銀鑲裏皮茶碗十件。銀鑲裏五寸無分皮碗一件。銀鑲裏罄口三寸六分皮碗九件。銀鑲裏三寸皮碗二十二件。銀鑲裏皮碟十件。銀鑲裏皮套杯六件。皮三寸五分碟十件。漢玉鑲嵌紫檀銀羹匙、商絲銀匙、商絲銀叉子、商絲銀筷各二件(或二雙)。銀鑲裏葫蘆碗四十八件。銀鑲紅彩漆碗十六件。

以上各件,為乾隆帝一日餐具之用,而且,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皇家美器雲集,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