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後妃的「責任」和禁忌(第4/8頁)

道光的後妃中,生育最多的是孝靜皇後和莊順皇貴妃,各生有4個子女,其次是孝全皇後、彤貴妃、祥妃,各生有3個子女。其原配孝穆皇後未有生育,繼後孝慎皇後也只生育1個公主。

鹹豐帝16歲結婚,一生有18位後妃,但鮮有生育。初生的時間同乃父一樣,到25歲時,才生育了1個皇女,錯過了最佳生育期。其後,鹹豐六年由蘭貴人(慈禧太後)為其生了大阿哥,鹹豐八年玫貴妃生有1子,不久殤逝。其余15位妃嬪均未生育。

同治帝16歲大婚,有後妃5位,當他19歲去世時,未生有一兒半女;光緒帝18歲大婚,有後妃3位,在婚後20多年的生活中,光緒帝未生下一個兒女,清廷自同治帝至清末,三代帝王都沒有生育過。可是,並非所有生育的子女都可以成活下來,長大成人。相反,據統計,自順治迄鹹豐7代帝王所生子女,在15歲之前死亡者達74人,這7位帝王中總共生育146人,死亡過半,達61.7%之多。

研究發現,皇帝的頭胎子女都是短命鬼:順治的長子、長女,康熙的6個子女,雍正的大女兒和前3個兒子,乾隆帝的長女、次女及次子,嘉慶帝的長子、長女、次女,道光帝的前6個子女,及鹹豐帝的次子,都未成年就死亡了。

究其原因,就是這些早婚的帝王,身體素質還未成熟。順治帝15歲得長女,康熙帝14歲得兒子,雍正帝17歲那年生育子女,乾隆18歲得女兒。而皇帝生育時的年齡都是虛歲,按實足年齡算要減去1歲,生育要十月懷胎,又要減去1歲,所以,康熙第一個兒子是他12、13歲時的後代,不僅如此,他們的妻妾也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造成了生育的孩子先天不足。另外,皇帝成熟之後,後宮妃嬪成群,性生活毫無節制,也影響了生育質量。此外,受時代的局限,醫療衛生狀況也是清帝子女早夭的重要原因。

孕事有喜

對於那些身懷有孕的清宮後妃,皇帝會有怎樣的優待條件呢?顯然是非常重視的。

說到這裏,首先不得不談談麝香。大家看《甄嬛傳》等影視劇的時候,聽到最多,也是最神秘的一個詞就是麝香。麝香究竟是什麽東西呢,如此引人注目?

麝香,又叫遺香、臍香、心結香、當門子等,是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腺囊的分泌物,幹燥後呈顆粒狀或塊狀,有特殊的香氣,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藥。麝香的藥理作用大概兩種:一為開竅醒神,可預防和治療中寒、中暑、中風、中濕等病;二為舒筋活絡,接骨鎮痛的功效。這種名貴的藥材,在清宮中一定會大量使用,所以,太醫院禦醫配置的方劑中就有蘇合香丸、禦制平安丹、十香返魂丹等,這些方劑中都含有麝香的成分。但是,麝香還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助情,因為麝香的氣味奇香,能夠使人迷離。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北魏孝文帝和女子馮妙蓮就有使用麝香的故事。馮妙蓮為了誘惑孝文帝,便把麝香制成小顆粒,藏入肚臍之中,皇帝看不到,卻因為麝香的奇香而鐘情馮妙蓮。另外一個作用是墮胎,因為麝香有開竅的功用,有極強的通閉作用。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這種能使人墮胎的麝香,不會像電視劇那樣被那些後宮的小主們輕易取得,而且制成各種藥劑,成為導致後妃墮胎的兇手。

雍正帝對太醫院的藥劑管理非常嚴格,在雍正七年,他曾下過十分嚴厲的諭旨:“爾等嚴諭禦藥房首領知悉:藥物關系重大,嗣後凡與妃、嬪等送藥,銀瓶上必須牌子標記。至所用湯頭,亦須開清,交予本宮首領太監,即將名字記明,庶不至於舛錯。”大家看,首領們拿藥的時候,首先用的是防毒的銀瓶,還要在瓶子上記名字,還要經過首領太監把關,怎麽可能使用手段弄錯呢?雍正帝最精細了,他深知宮廷險惡,也了解太醫院用藥的神秘,他懼怕出事,所以,特別作此規定,可謂防患於未然。清宮最重視生育,那些在宮中能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的婦人,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因而,宮中也特別注重對她們食品的供給。按例,除了平素已經規定的宮中份額外,還要特別增加一些食品。

計每日供應粳米、碎粳米、碎紅米、黃老米、碎黃老米、小米、涼谷米各7盒5勺,芝麻4盒,雞蛋20個,直到小滿月為止。這些糧物,對產期的婦女溫補身體、養血益氣、調整產後身體狀態很有益處。為了很好地照顧產婦身體,又增加了一些其他補益類食品。而對於月子裏的大阿哥,則每日供應六安茶葉2兩,天池茶葉一斤,豆面一升,細草紙50張,粗草紙100張。

因為後妃不允許喂養自己的孩子,孩子生下後,怕生母產奶,太醫便奉旨進回乳湯,以保證產婦的身體很快恢復並保持良好體型,也不會因為帶孩子而身心疲憊。因而需要雇用一些乳母,來喂養新生兒。這些乳母要求的條件極其嚴格,不僅要出身好,必須是旗人,而且要長相端正,剛剛生產過,奶水特別旺足者,方能入選。進宮後,乳母食品要聽憑宮裏安排,不可自行食用:每日供應鴨半只,肘子、肺頭要輪流食用,這些都是下奶的食品,不管乳母是否愛吃,必須咬牙吃下去,否則就要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