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後的宮殿(第4/11頁)

這些皇後陵與身邊的丈夫帝陵毗鄰而建,同樣的建築名稱,同樣的黃色琉璃,使人很難分清伯仲。這就是皇太後的特權,是其他宮裏女人很難企及的。

聲名顯赫的“鳳上龍下”

在清東陵的定東陵內,埋葬著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普祥峪定東陵和菩陀峪定東陵共同組成了這座特殊的皇後陵寢。

普祥峪定東陵內葬有鹹豐帝慈安皇太後。慈安,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生於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初入侍文宗潛邸,鹹豐二年二月封貞嬪,五月晉貞貴妃,十月冊立為皇後。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崩,載淳即位,慈安被尊為母後皇太後。

慈安這個女人,世稱其“德容言工俱全”,堪為封建社會的婦女典型。那麽,慈安到底漂不漂亮呢?有她的畫像傳世,讀者可以自己下結論。有人說慈安懦弱,但據考證慈安並不像傳聞所說的那樣優柔寡斷,懦弱怕事。她為人賢德,待人寬厚,遇事忍讓,顧全大局。

這些性格特征既是她的優點,同時也將她推入無盡深淵,因為忍讓在政治鬥爭中是不會占優勢的。其實,慈安權力欲望並不小,無論是鹹豐十一年,她決定發動北京政變(雖然受到了慈禧的蠱惑,但畢竟她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還是同治五年,她悍然下令秘密處死了慈禧的寵監安德海,都證明慈安並不是甘於擺布的政治俘虜。不過是由於她的政治謀略遠遜於精明的慈禧太後,才在光緒七年突然暴崩於深宮之中,年僅45歲。

菩陀峪定東陵裏葬有舉世聞名的西太後慈禧。慈禧,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生於1835年,死於1908年,其父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征。慈禧是一位“無冕女皇”,幾乎沒有哪一個中國人不知道她的。

鹹豐元年大選秀女,那拉氏中選,鹹豐二年五月初九日入宮,時年18歲,封為蘭貴人。四年二月二十六日內閣奉諭旨;貴人那拉氏晉封為懿嬪;十一月命協辦大學士賈禎為正使、禮部左侍郎肅順為副使持節賚冊晉封貴人那拉氏為懿嬪。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葉赫那拉氏生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於儲秀宮,第二天便由懿嬪晉升為懿妃。七年正月,內閣奉諭旨晉懿妃為懿貴妃;十二月命大學士裕誠為正使、內閣學士黃宗汗為副使晉封懿妃那拉氏為懿貴妃。鹹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鹹豐帝病危,召禦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右瀛承旨立載淳為皇太子;第二天鹹豐帝崩,懿貴妃時年27歲。九月,大學士桂良等奏遵旨謹擬崇上母後皇太後徽號曰慈安,聖母皇太後徽號曰慈禧。這就是她發跡前的簡單經歷。誰也不會知道這個妖冶的女人,日後會成為中國的最高統治者,而且,她的影響會至深至遠,直到今天。

慈禧太後是同治、光緒兩朝實際統治者,統治中國達48年之久。她的權力欲望極盛,同治十二年,雖然載淳已18歲,開始親政,但慈禧仍然把持著朝政,這個傀儡皇帝當政不到一年就病亡了。同治帝無子,按清制規定,應在載字輩之下的溥字輩中選擇繼承人。慈禧為了攬權,竟將道光帝第七子、鹹豐帝之弟、自己的妹夫醇親王的獨生子載湉立為皇帝。載湉是同治帝載淳的堂弟,所以載湉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外甥。這樣親上加親,便於慈禧的控制。1875年,年僅4歲的載湉登基,年號光緒,成為又一個任人擺布的傀儡,由慈禧“訓政”,二度垂簾,至光緒七年,慈安暴亡,從此慈禧愈加大權獨攬,為所欲為了。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在慈禧的授意下,光緒帝之弟醇賢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入承大統,繼承穆宗同治帝,兼祧德宗光緒帝。溥儀是光緒帝的親侄,也是慈禧的侄孫,溥儀之母為慈禧親信、後黨核心人物榮祿之女。溥儀進宮第二天,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崩。次日,即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後因痢疾而亡,卒年74歲。

定東陵的兩座皇後陵並列而建,這在歷代皇陵建築中絕無僅有。

慈禧一生垂簾聽政達48年之久,將晚清國柄牢牢操在手中。發動過兩次政變,鎮壓了三次農民起義,經歷了四次對外戰爭,在她的操縱下,清廷產生了許多離奇的謎案,直到今天,還很難解開。

慈禧陵為清東陵中最晚構置的建築,因此,它綜合了清代帝後陵寢的諸多特點,成為集大成的最為完備的後陵。寶城作長圓式,圍墻前寬後窄,取法於定陵格式。地宮構造為5券2門,取自道光帝慕陵規制。地宮廡殿頂用新樣城磚灰砌,取法於道光帝寶華峪慕陵和鹹豐定陵。寶城與方城之間隔以卡子墻,並辟東西角門,則仿自昭西陵、泰東陵及除慕陵以外的各帝陵。隆恩殿前月台之上鼎、鶴、鹿,是循於泰東陵之成規。而神道碑亭的建立,則完全仿照了昭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