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殞為誰念

後妃之死,雖不如皇帝之死那麽引人矚目,但是,為其舉辦的喪事活動也會因其生前地位的不同而大有差異。一般來說,皇室會禮遇死者,即使生前犯有這樣那樣的過錯,也會因為她的去世而一筆勾銷。

1.生命的謝幕

人固有一死,後妃也是一樣。雖然她們生前的寵辱經歷、生命壽數,以及是是非非都會截然不同,但是一旦她們合上雙眼,永遠地告別神秘而復雜的後宮,告別這紛繁而變幻莫測的大千世界,後人就會為她們的榮辱興衰而蓋棺定論,或揚或抑,或褒或貶,不一而足。

比如,就皇後而言,這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六宮之主,就有種種結論。清朝有皇後27位,但真正正位中宮,名副其實做過皇後的僅16位,其余則為皇帝追封的皇後。對這些皇後,今人因其壽數、在位時間長短有過種種總結。

最短命的皇太後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皇後,她22歲守寡,做了2年皇太後,終年24歲;最長壽的皇太後,當屬乾隆皇帝的生母孝聖皇後,她受乾隆帝恩養達40多年;有當皇太後時間最長的順治帝孝惠章皇後,她14歲入宮,21歲守寡,做了56年皇太後,卒年77歲,丈夫在世時不被寵愛,丈夫死去,繼位的康熙帝備極孝順,她從此時來運轉;有當皇後時間最長的嘉慶帝孝和皇後,她小嘉慶帝16歲,為王府側福晉,嘉慶二年冊立為皇後,當了23年皇後,嘉慶二十五年,丈夫死後,她被尊為皇太後,直到道光二十九年才死去,壽74歲;也有一生中只做過1天皇後的康熙帝孝懿皇後,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正在重病中的她,已近彌留,心地善良的康熙帝企圖通過晉封其位號,來為她“沖喜”,當日封其為皇後,可是,並未起作用,第二天她即駕鶴西歸,只做了1天皇後;而道光帝孝靜皇後,為奕生母,因為鹹豐帝與奕不合,遭鹹豐帝猜忌,其母大受牽連,雖在鹹豐五年七月初一,被晉尊為康慈皇太後,卻僅活了9天就崩逝了。

當我們運用大量史料,探討後妃死因,揭秘深宮最隱秘的事情時,就會發現,後妃作為宮中的女主,在守望皇帝的時候,或許會因為一點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命喪黃泉。她們的死亡和身後之事,也為她們的人生故事增添更多佐證。後妃的生活具有兩面性:一是富貴無比,應有盡有,要什麽有什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這毫無疑問;另一方面,後妃也會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困境,與世隔絕的生存環境,比之牢籠沒什麽區別,還有噤若寒蟬的政治環境,也讓她們無比壓抑。即使在萬人矚目的後宮,即使是皇帝那些富貴的女人,她們的死也是“容易”的。那麽,這些養尊處優的後妃,面對死亡都是怎樣的態度呢?

大妃“殉葬”之死

殉葬,這一野蠻的喪葬形式,多見於奴隸社會。然而,在文明社會的發展歷程中,直到17世紀的滿洲貴族中,活人殉葬卻大為流行。不僅如此,平民百姓也有夫死妻殉的事例。這一制度的流行,是當朝統治階級提倡的結果。每有殉葬事例發生,報之於朝廷,朝廷會發布旌表詔令,大大助長了殉葬風氣的流行。

努爾哈赤的大妃、多爾袞之母阿巴亥的殉葬,就是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殉葬的。當時,她年僅37歲,同時殉葬的還有兩個庶妃阿吉根和代因劄。但就大妃而言,她極不符合殉葬的條件,因為:

她身份高。自大福晉富察氏被休離後,努爾哈赤把後宮之權交給了大妃,她也就成了主宰大汗後宮的六宮之主。按例,為主殉葬的女子,都是一些身份低微的女人。

她有生育。為努爾哈赤生育了3個皇子,這在太祖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帝王最怕後繼無人,倘後妃為其生育了皇子,當為最大的功勞。3個皇子為皇十二子阿濟格、皇十四子多爾袞和皇十五子多鐸,多有戰功,在清初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

其子尚小,需要撫養。大妃死時,其子多爾袞15歲,而多鐸只有13歲。阿濟格已21歲,長大成人。皇太極等人主持的這場大妃殉葬,在《武皇帝實錄》中有描述曰:

“(妃)饒豐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

可是,皇太極等人的理由並不充分,因為努爾哈赤是不可能下此諭旨的。努爾哈赤死前,急諭十分寵愛的大妃前去迎駕,說明還是十分信任她的。諸王命其殉葬,其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利益和政治上的。

首先,大妃及其三子勢力會危及皇太極的權威。大妃聰明機智,頗有雄心,將來把兒子培養成人,在她的指揮下,勢力會更為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