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清軍入關統一中原(第2/5頁)

李自成大軍從南面開到山海關附近。二十多萬起義軍,依山靠海,擺開浩浩蕩蕩的陣勢,一眼望不到邊。多爾袞從山海關城頭望見起義軍陣容齊整,料想不容易對付,於是就讓吳三桂打先鋒,叫清軍埋伏起來,自己和幾名清將遠遠地躲在後面的山頭觀戰。

戰鬥開始了,李自成披掛整齊,騎著馬登上西山指揮作戰。吳三桂帶兵一出城,起義軍左右兩翼進行合圍包抄,把吳三桂的部隊團團圍住,明兵東竄西逃,總也沖不出重圍,起義軍個個英勇血戰,喊殺聲震天動地。正在雙方激戰的時候,不料海邊一陣狂風,把地面上的塵沙刮起,霎時間,天昏地暗,對面看不見人。

多爾袞看準這個時機,命令埋伏的幾萬清兵一齊出動,向起義軍發起突然襲擊,起義軍毫無防備,也弄不清是哪兒來了這麽多敵人,心裏一慌,陣勢也就亂了。一時間,萬馬奔騰,飛箭如雨,農民軍戰敗潰逃,混亂中,馬匹自相踐踏致死的人不計其數,屍體遍地,血流成河。

直到風定下來,李自成才在西山上發現清兵已經入關,想下令軍隊穩住陣勢,指揮抵抗,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只好傳令後撤。多爾袞和吳三桂的隊伍乘勢裏外夾擊,起義軍遭到慘重失敗。李自成帶領將士邊戰邊退,吳三桂和清軍則在後面緊緊追趕,起義軍退回到北京,兵力已大大削弱,而實力強大的清兵,已成銳不可當之勢。李自成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便率領起義軍離開北京,向西安撤退。

多爾袞於是帶領清兵順利地進了北京城,吳三桂因打擊農民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平西王。1644年十月,多爾袞以皇太極遺言“若得北京,當即遷都,以圖進取”和範文程穩紮穩打的戰略,把順治帝從沈陽接到北京,把北京作為了清朝的首都,從此開始在關內建立了它的統治。

第二年,清朝分兵兩路攻打西安。一路由阿濟格和吳三桂、尚可喜率領,一路由多鐸和孔有德率領。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在潼關抗擊清軍,經過激烈戰鬥,終於抵擋不住,被迫放棄西安,向襄陽轉移。過了幾個月,農民軍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遭到當地地主武裝的突然襲擊,李自成戰敗犧牲,時年三十九歲。

李自成退出北京後,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國號大西,帶領隊伍繼續抗清。到1647年,清軍長驅直入,進入四川,張獻忠在川北西充鳳凰山的一場戰鬥中中箭身亡。就這樣,明末兩支主要的農民起義軍都先後失敗了。

三、史可法血戰揚州

崇禎帝在煤山自縊的消息傳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們慌忙立了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個政權,史稱南明,朱由崧稱為弘光帝。

弘光帝朱由崧是個迷戀酒色、不思進取的昏庸皇帝。鳳陽總督馬士英和一批魏忠賢的余黨利用弘光帝的無能,操縱了南明政權,這些人根本沒有想調集兵力抵抗清兵,只過著荒淫的生活。南明政權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本來不贊成讓朱由崧做皇帝,但為了避免引起內部沖突,才勉強同意。弘光帝即位以後,史可法主動要求到前方去抗擊清兵。

在史可法抗清時,長江北岸有四支明軍,叫四鎮。四鎮的將領都是些驕橫跋扈的人。他們割據地盤,互相爭奪勢力,放縱士兵殘殺百姓。史可法在南方將士中威信很高,他到了揚州,那些將領不得不聽他的指揮,他坐鎮揚州指揮,做了督師。大家都稱呼他史督師,史可法做了督師之後,以身作則,跟士兵同甘共苦,受到將士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

沒多久,清軍在豫親王多鐸帶領下,大舉南下,史可法指揮將士頑強抵抗,打了一些勝仗。然而,此時南明政權內部起了內訌,駐守武昌的明軍將領左良玉為了跟馬士英爭權,起兵南京。馬士英於是以弘光帝的名義要史可法帶兵去南京保護他。史可法明知清軍壓境,不能離開,但為了平息內爭,不得不帶兵回南京。剛過長江,傳來左良玉已兵敗的消息,史可法又急忙揮師江北,而這時清兵已逼近揚州。

史可法發出緊急檄文,要各鎮將領率兵集中到揚州守衛。但過了幾天,沒有一個將領發兵來救。史可法知道,現在只有依靠揚州軍民孤軍奮戰了。

清軍一到揚州城下,多鐸先派人到城裏向史可法勸降,他一連派了五個人,都被史可法嚴詞拒絕,說:“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

多鐸惱羞成怒,下令把揚州城緊緊包圍了起來,揚州城危急萬分,一些膽小的將領害怕了。第二天就有一個總兵和一個監軍帶著部分人馬投降了清軍。這一來,城裏的守衛力量就更弱了。

史可法把全城官員召集起來,勉勵他們同心協力,抵抗清兵,並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務。他分析了一下形勢,認為西門是最重要的防線,於是親自帶兵防守西門。將士們見史可法堅定沉著,還親自出戰,都很感動,紛紛表示要和督師一起,誓死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