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康熙大帝開創盛世(第6/8頁)

以上還只是“國學”,更讓現代讀者驚異的是他的“西學”因為即使到了現代,在我們印象中,國學和西學雖然可以溝通,但在同一個人身上深諳兩邊的畢竟不多,尤其對一些官員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早在三百年前,康熙就達到了這一點。

康熙對醫學很有興趣,也很有研究,他命耶穌傳教士巴多明將西洋《人體解剖學》翻譯成滿文、漢文。他曾命將一只冬眠的熊進行解剖,並親自參加。

康熙又喜愛研習自然科學,他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的一個原因,是曾經因為不懂自然科學而在政事時遇到困難。欽天監楊光先狀告湯若望,於是朝廷會議展開了一場關於天算功法的大爭論。當時,康熙命各位大臣在午門前觀測日影,但在九卿中沒有一個懂天文歷法的,康熙自己也不懂。於是他想:自己不懂,怎麽能判斷是非呢?因此發憤學習。

康熙二十七年(1688)十一月二十八日,白晉、孔誠等六位法國科學家在乾清宮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他們獻上了從法國帶來的三十件科技儀器和書籍作見面禮,這些非同尋常的禮品,令康熙帝十分高興,當即決定召他們入宮,擔任自己的科學顧問,從此開始了外國科學家在清朝宮廷從事科學活動長達數十年的局面。

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2003年曾舉辦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宮珍藏的康熙年間西洋科學儀器,至今仍運轉自如,光彩照人。這些展品主要有:

(1)手搖計算機。世界上第一台手搖計算機是法國科學家巴斯比於1642年制造的,通過裏面的齒輪進位進行計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十台手搖計算機,都是康熙年間制造的,能進行加減乘除運算。

(2)銅鍍金比例規。這原是伽利略發明的計算工具,可以進行乘、除、開、平方等各種計算。康熙的比例規增加了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計算。

(3)康熙角尺。尺上鐫刻有“康熙禦制”四個字。

(4)平面和立體幾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制,是清宮造辦處監制的康熙學習幾何學的教具。

(5)繪圖儀。質地有銀、木、漆、鯊魚皮等,每套六至二十余件不等。盒內裝有比例規、半圓儀、分厘尺、數尺、圓規、鴨嘴筆等,為適用野外作業,有的還配有刀子、剪子、鉛筆、火鐮、放大鏡、黑板、畫棒等。這類儀器是康熙時期清宮造辦處依照西洋繪圖儀制作的,用於野外繪圖。

(6)禦制簡平、地平合璧儀。它是集簡平儀、地平儀、羅盤、象限儀、矩度為一體的多功能測量儀器,攜帶方便,具有適合野外作業的特點。它分六層,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制造。

自白晉、孔誠以後,又陸續有不少西方科學家來到清宮。他們的最大成績,是促使康熙創建了被他們稱為“中國科學院”的蒙養齋算學館,西方的自然科學著作《驗氣圖說》、《儀象志》、《赤道南北星圖》、《窮理學》、《坤輿圖說》等被一一翻譯過來,有的已經譯成漢文的自然科學著作,如《幾何原理》前六卷,康熙又命人譯成滿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西方科學家還使康熙實施了中國地理大測繪這一偉大創舉。

這裏,人們不禁會問,既然三百年前西方科技就已經傳到中國,為什麽18世紀後中國科學又大大落後於西方了呢?看看當時在康熙宮廷供職的巴多明留下的諸多信件,就不奇怪了。巴多明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七月,從巴黎來到中國並進入宮廷,他在參與中國地理大測繪的同時,把對中國官場的觀察也一一記錄下來寄回法國,收入《耶穌傳教士書簡集》。比如在談到清朝的天文機構——欽天監時,他說:“他們觀察天象的條件簡陋。在欽天監工作一生的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當上欽天監的高級職位,如果監正本人很富有,又愛好科學,他就自己花工夫去搞研究,如果他想對他的前任工作精益求精,增加觀察或對工作方式做些改革,他馬上會在欽天監中成為眾矢之的。眾人頑固地一致要求維持原狀,他們會說,何必自討苦吃,多惹麻煩呢,稍有差錯就會扣罰一兩年的俸祿,這不是做了勞而無功反而自己餓死的事嗎?毫無疑問,這是欽天監阻礙人們使用望遠鏡去發現視線達不到的東西和使用擺錘精確計算時間的原因。”

在這種僅有康熙皇帝與個別大臣對科學感興趣的情況下,改進科研制度的社會條件根本不具備,就是皇帝個人這一因素也每況愈下,康熙朝以後,皇帝們對科學一個比一個缺乏興趣,中國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傳統已經使中國人的科學思維停留在樸素狀態,凝固化了,這就是中國科技文明在這個時代無法快速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