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承上啟下的改革型皇帝雍正(第2/5頁)

雍正繼位,是正取?還是逆取?歷史沒有留下記載,歷史是勝利者的記錄。正史再不會對雍正逆取皇位做出記載,康熙生前未立皇位繼承的遺詔,也不會留下一鱗半爪暗示皇位繼承的文獻。

不過,從康熙去世雍正繼位開始,就出現了皇位出自篡奪的異聞傳說,為此雍正還親自撰寫了一本書——《大義覺迷錄》,對各種流言進行駁斥,想為自己洗刷不白。

風遺塵整理校對。

二、冷酷殘忍的皇帝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殺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越描越黑,留下了許多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那麽,雍正的上述罪名是否成立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1.雍正是否毒死父皇?

有一種說法:康熙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以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似乎不大可能。

2.雍正是否逼死生母?

《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了三個兒子:胤禛、允祚(五歲死)、允禵。據傳,雍正繼位後,將允禵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禵,雍正不準,太後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禵被囚禁,作為皇太後能不生氣嗎?當時人們將雍正生母之死同他囚禁胞弟聯系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3.雍正是否屠殺兄弟?

雍正帝繼皇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當時年滿二十歲的皇子共有十五人,雍正的大哥允禔、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礻我]、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禵、十五弟允禑、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

大阿哥允禔,康熙時就因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父皇,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對雍正來說,允禔早就是一只死老虎,不足為慮。雍正十二年(1734)死。

二阿哥允礽,是被康熙帝廢了的太子,禁閉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死。

三阿哥允祉,是一個不熱衷皇位、一門心思編書的人。雍正繼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將允祉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允祉心裏不高興,私下發了些牢騷,雍正知道後,又將其爵位剝奪,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死。

五弟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仍借故削其封爵。雍正十年(1732)死。

七弟允祐,雍正八年(1730)死。

八弟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允禩心裏也明白,常憂憂不樂。對此,雍正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禩為親王,允禩的福晉對去祝賀的人說:“有什麽值得祝賀的?我擔心的是不要被殺了頭。”這話傳到雍正的耳朵裏,便將允禩的福晉趕回了娘家。不久,雍正又借故命令允禩在太廟前跪了一晝夜,隨後又削去了他的王爵,高墻圍禁起來,並改其名為“阿其那”。“阿其那”一詞,意思是“豬”。允禩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弟允禟,同允禩結黨,為雍正所不容,被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並改允禟名為“塞思黑”,意為“狗”,不久給允禟定二十八條罪狀,押往保定,命直隸總督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監獄備受折磨,最後,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礻我],也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奪爵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才開釋,後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繼位時,封允祹為履郡王。不久又借故將其降為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不久,又再降為國公,乾隆繼位後才被晉封為親王。

十四弟允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因此,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繼位時,先不許他進城吊喪,後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父皇的景陵,繼而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十五弟允禑,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較好的有三人,即十三弟允祥、十六弟允祿和十七弟允禮。允祥,被雍正封為怡親王,格外信用;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博果鐸為後,襲封莊親王;允禮,被雍正封為果郡王,又晉為親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繼任宗人府宗令,管戶部。允祥和允禮早年加入過“雍親王黨”,所以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