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乾隆盛世(第5/7頁)

乾隆的這一思想是一種仁政愛民的思想,特別是他“民富則君足”的觀點,值得人們深思。因此,乾隆的行為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詔下之日,萬方忭舞”。

5.統一新疆

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其成功之一就是統一了新疆。在北疆,他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回歸,基本解決了北疆問題。清軍平定北疆後,南疆回部貴族試圖擺脫清朝,自掌一方。為此,清軍同回部軍在庫東、葉爾羌(莎車)等幾座重鎮進行了激戰,最終獲勝,重新統一了南疆。

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贊大臣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又制定《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制作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

乾隆平定準、回各部,統一新疆,不僅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而且鏟除了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

6.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曾兩次派兵打敗喀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了《欽定西藏章程》,規定:

(1)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

(2)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

(3)達賴、班禪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自監督下,用金奔巴瓶掣簽決定轉世靈童。這是乾隆的一個創造。當時設立的“金奔巴瓶”有兩個,一個放置在雍和宮,現已成為文物;一個放在西藏大昭寺,此瓶沿用至今。

(4)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

(5)西藏貨幣一律用白銀,正面鑄“乾隆寶藏”四字。

《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歷史上的重要文獻,標志著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面有效的管轄。

7.修砌浙江海塘

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沖擊。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為石塘,其修建石砌海塘四千余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抵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8.中華各族一統

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多民族的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朝“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對中國歷史的最大貢獻就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中華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乾隆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的“禪位”決定和行動。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就宣諭說:“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自己能在位六十年,就當傳位給太子。

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慶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次年為嘉慶元年,到期讓政。

嘉慶元年(1796)正月初一,在太和殿舉行了內禪大禮。爾後,乾隆被奉為太上皇,乾隆禪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二天,後人於是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禪而不退。不過,縱觀中國自秦始皇以下兩千年的皇朝歷史中,內禪讓政者,前君罕見,後君亦無。宋仁宗儲位既定,郁悶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泫然淚下,比起這些來,乾隆的禪讓還是有一點超脫的。

六、盛世下的危機

乾隆執政時間過長,雖然自詡“持盈保泰”,但是月滿則虧,泰極否來。乾隆晚年,志驕意滿,思想僵化,懶於進取,做出了許多錯誤事情,積累了嚴重的社會矛盾,而外面的西方世界卻發生了劃時代的巨大變化。乾隆盛世的外衣下已經潛伏起了巨大的危機。

1.乾隆時西方世界的巨變

在乾隆時代,世界上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

(1)英國工業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英國紡織工哈格裏夫斯發明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乾隆五十年(1785),英國卡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同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而後,嘉慶十年(1807),美國富爾頓發明輪船;嘉慶十九年(1814),英國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也就是說,西方發生了新的生產力革命,歷史上把它稱作工業革命。

(2)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北美爆發了獨立戰爭;乾隆四十八年(1783),北美獨立戰爭取得了勝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召開;乾隆五十四年(1789),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兩年後,美國通過《人權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