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開啟“二”的哲學(第5/8頁)

閻錫山的青少年時期基本上是在他父親開設的積慶長錢鋪度過的,日常的業務便是放債收息並參與金融投機。商海之中有的重承諾、講信譽,有的卻恃強淩弱、以智詐愚,貪婪、狡猾、偽善、欺騙,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閻錫山深諳此道,掌權之後也習慣用商海的眼光看待幹部。他大量用人,但又怕他們不忠於自己,欺騙自己。所以他說:“必須以小人防人,以君子待人。不以君子待人,無以處君子;不以小人防人,無以處小人。以小人防人,君子樂之,小人幸之;以君子待人,君子安之,小人榮之。任人不可以為人太好,疑人不可以為人太壞。任人不可不專,防人不可不密。要在密防之下專任。以君子待人,以小人防人,才是為政之道。”

人們由於出身、籍貫、學歷、愛好等的不同,往往形成一些小的團團夥夥。閻錫山的幹部隊伍亦如此。他針對這個特點,就用“二的方式”分析事物,用“二的做法”樹立對立面,通過對立面的相互監視、掣肘、攻訐、爭功、邀寵,來達到他了解情況和控制幹部的目的。在組織機構上如此,在幹部配備上亦如此。

閻錫山於中原大戰失敗後總結經驗教訓,其中一條就是要建立政治組織。1932年,他東山再起出任太原綏靖主任後,為了籠絡青年,便授意李冠洋組織“中國青年救國團”(簡稱李派),不久又授意邱仰浚組織“建設救國社”(簡稱邱派)。這兩派都以青年學生為發展對象,都發放津貼收買學生,你爭我奪。兩派學生各有其主,不管對方的主張與做法是否正確,只要不是自己一派提出的就予反擊,所以經常發生摩擦,但總的目標又都是擁護閻錫山的。後來閻錫山將它們合並,成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1936年,自強救國同志會內部的進步人士發起成立了犧牲救國同盟會,在薄一波的主持下成為特殊形式的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組織。它於抗戰爆發前後在動員和組織群眾參軍參戰、發展抗日武裝、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為山西抗戰的中流砥柱。1938年1月1日,蔣介石在武漢召集高級軍政官員討論和戰問題,閻錫山是主和派。回到臨汾後,他即宣傳妥協,遭到犧盟會領導人薄一波等的反對,這使他認識到只能依靠犧盟會抗戰,不能依靠它來妥協。於是,閻錫山在日軍已發動春季攻勢的情況下,於2月16日成立了民族革命同志會,自任會長。兩個組織,一個代表新派,一個代表舊派,他希望前者幫他抗戰,維持山西的抗戰局面;當和平到來之時,由後者維持妥協。但由於立場和政治見解的不同,終於爆發了“十二月事變”,使犧盟會離他而去。

同樣,閻錫山也讓他的官員搞文武對立。1939年,他授意王靖國在軍隊裏建立了鐵軍組織,掌握全部軍權。閻此時提出“領導一元化”、“軍政一元化”、“組織一元化”等口號,王乘機提出由軍長兼專員、師長兼縣長,甚至想由軍人兼任同志會的地方特派員。當時的第二戰區幾乎成了軍人的天下。這當然引起文人們的不滿,梁化之、李冠洋等人便私下成立了文人組織(又稱最後同志),仿照鐵軍紀律,規定“凡背叛、脫離、詆毀領袖者,願受組織之處死”。文人組織是在閻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立的,鐵軍組織便有人向閻檢舉。恰在此時,王靖國在西安被蔣介石召見回來後,未向閻匯報即宣傳蔣對他的倚重,並印發蔣與他的談話。閻聞之大發雷霆,罵道:“有人要當曹操,我可不想當漢獻帝!”嚇得王靖國自打嘴巴,下跪求饒,堅決表示忠貞不貳。由此,閻錫山也發現不能單獨依靠王靖國,文人組織這個“私生子”便得到承認。從此形成了文武對峙,王、梁爭功邀寵,都要與閻同生死共患難,都願受最嚴厲之紀律制裁,都要盡力完成自己的任務,又都互相監視,不時向閻反映對方的問題。閻錫山穩坐釣魚船,不但對他們的動向了如指掌,而且可以運用自如。

1941年,閻錫山開始利用幫會籠絡社會上各色人物。他先成立了民眾進步委員會(青幫),自封為大字輩老前人,不久又成立了民眾進步總社(洪幫),自封為山主。一時設壇收徒,蔚然成風,就連許多軍政人員都成為其門徒。這也說明閻在利用兩個對立的幫會為其服務。

閻錫山的特務組織也是兩套人馬。1938年,閻成立了由楊貞吉領導的敵工團,最初有對敵偽工作的任務,後來發展成為專門偵察、搜捕、關押以致殺害共產黨員及其同情者的同志會政衛組。1942年,閻錫山又成立了幾個戰地工作委員會,梁化之任隰汾區戰地工作委員會主任,下屬戰工團的偵察組,開始執行與政衛組同樣的任務。1943年,戰工會撤銷,梁在偵察組的基礎上成立了同志會流動工作隊;抗戰勝利後,又改稱為第二戰區特種警憲指揮處;第二戰區結束後,則改稱太原綏靖公署特種警憲指揮處。同志會政衛組則改稱太原綏靖公署建軍委員會政衛處。從此,兩個特務組織———特警處、政衛處,為了“肅清偽裝”,展開了殺人競賽。